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发展“三枪”永不满足!——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苏寿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阅读:239 评论:0

发展“三枪”永不满足!

——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苏寿南

81岁高龄的苏寿南,原是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上海针织九厂厂长。他坚持“发扬三枪,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抓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主动走向市场,于1994年11月18日成立了以上海针织九厂为母体的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精心培育国货名品“三枪”。由于他的励精图治,使上海针织九厂日益壮大,不断发展,成为全国针织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效益最好的企业,成为“中国针织行业的旗帜”。

苏寿南

发展: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

20世纪90年代的内衣市场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初期,世界名牌抢滩登陆,舶来品大军压境,国内的针织企业望风披靡;后期,市场风云突变,国际上刮起了东南亚金融风暴,国内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在多重压力下,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苏寿南在“发展是硬道理”理念指引下,带领他的团队在坚持改革、坚持发展这一总的指导思想下,制订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决心“把行业的危机转化为‘三枪’的生机”,以优势产品竞争市场,通过兼并扩大规模,铸造了“三枪”的辉煌。

苏寿南着力研究“三枪”跨世纪发展战略。他始终相信,纺织业不是“夕阳工业”,而是一个“永恒的产业”,就算“千万个人倒下去”,三枪也得站起来——这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努力方向。在对市场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他坚持立足主业,在浦东康桥建设“三枪工业城”,建立高档针织面料基地,实现传统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纺织的新形象。

建设三枪工业城的项目,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当时纺织刚刚复苏,这样大的项目上马,市场需求是否适应,投资回报能否实现?一些老朋友劝苏寿南放弃,“你现在已经60多岁了,项目搞好也要交班了,搞得不好那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就我个人而言,‘三枪’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1994年三枪集团成立,实现了商号同商标的统一,是‘三枪’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999年,‘三枪’商标经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这是‘三枪’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三枪工业城’是上海都市纺织的形象工程,它的建成将成为‘三枪’发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苏寿南总是这样回应着前来劝他的老朋友们,并结合国有经济布局战略、上海生态发展方向、时下品牌趋势、企业实力与文化自信等方面列出10条胜算依据,决心担负起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双肩挑的重任。他身先士卒,竭尽全力,拿下项目,为三枪集团新世纪的持续发展奠基。

三枪工业城项目当时被上海市列入了2001年重大建设工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奋力拼搏,2001年底,三枪工业城全面竣工投产,实现了传统针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代表了我国针织行业的先进生产力水平,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纺织的新形象。

创新:企业发展的灵魂

1997年,苏寿南在《三枪之路》一文中自述到,从1977年担任上海针织九厂厂长以来,可以说只做了一件事情:培育了一个“三枪”品牌。1999年,“三枪”商标经国家工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外经贸部将“三枪”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商品”品牌之一。

《人民日报》《中国纺织报》《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都相继以显著版面报道了“三枪”实施品牌战略的经验,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都做了专题采访,分别在《经济半小时》《展望》栏目中做了专题报道。“三枪”又一次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经验的宣传热点。

随着“三枪”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产品适应男女老少,满足春夏秋冬,并且要进入不同商业业态的销售网点。“三枪”内衣和面料的品种系列逐步多样化,品牌亦走向国际化,“三枪”品牌出现多个分商标,形成商标系列。

为了走向世界,不断提高“三枪”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进入世界名牌之林,苏寿南带领团队同世界名牌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势互补,与世界名牌结缘,提升品牌地位,取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998年,同美国杜邦公司、道康宁公司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发“三枪”柔棉莱卡弹性内衣和“三枪”保而爽抗菌卫生内衣两大系列产品。寻求技术合作,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成果,经过消化,吸收到“三枪”新产品里来,他把这叫作“不能自力,也要更生”。杜邦公司确认“三枪”是杜邦菜卡“全球最佳合作伙伴”。

市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20世纪90年代初期打品牌战略的时候,苏寿南就提出了“立足上海,外延江浙,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营销策略步骤。那时候是卖方市场,销售比较好做,主要靠批发商;也搞点直销,开“三枪专卖”,主要是为了确立品牌形象、扩大影响。由于“三枪”的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的品牌综合优势,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批发商拿到“三枪”就赚钱。所以有两句顺口溜:一句叫消费者“穿内衣,买三枪”;还有一句叫批发商“要发财,找三枪”。后来许多厂商看到内衣能赚大钱,纷纷转产内衣,连名牌西服企业也卖起棉毛衫裤了,还冒出了许多新的牌子,一时间几百个品牌角逐市场。

1997年,我国告别了紧缺经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内衣市场的竞争更趋白热化,竞争手段五花八门,批发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既可以卖这家的产品,也可以卖那家的产品。如果只靠批发商,市场基础根本就不稳固,形势要求他们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苏寿南快速反应,带领三枪集团加速形成内销、外贸、面料经营“三足鼎立”的格局。在他的带领下,“三枪”由过去主打生产内衣,逐步向前道延伸,建立了高档针织面料基地,开辟面料市场的新领域。

他抓住入世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继续巩固日本、东南亚地区,把对这些地区的出口贸易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积极拓展西亚、中东地区,进军俄罗斯和东欧。对于美、加等纺织品配额地区,利用过渡期,最大限度用好用足配额,用配额带动非配额。为求得快速发展,他主动出击,组团出访国际著名产品品牌,取得支持,进行合作,尽可能结成战略联盟。

他大力拓展面料市场,迅速形成面料的经营规模。当时面料经营还处于初创阶段,是“三足鼎立”最薄弱的环节。经过对国内国际面料市场和需求的调研,苏寿南进行了“三枪”面料经营发展的战略研究。他确定面料生产经营的定位是高中档,主要是全棉,逐步发展改性化纤。经营方向是“以产顶进”,用国产面料顶替进口面料,同时大力拓展国际面料市场。为优化市场结构形式,他带领三枪集团与韩国纺织产业协会携手,在韩国首尔专门举办“三枪”面料展,吸引了韩国众多的面料商。

人才: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苏寿南始终认为: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这就是他进行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意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赢得明天。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寿南就意识到人才于企业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突破性的措施——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地实践,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纺织传统工业产业升级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大企业的人才队伍。

文化力和生产力一样,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在苏寿南的领导下,“三枪”的思想文化建设同生产经营活动一直结合得比较紧密,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三枪”品牌战略的过程中,重视塑造品牌形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连续四届被评为“上海市最佳工业企业形象单位”。在这过程中,也形成了当时具有“三枪”鲜明特色的理念:

发展理念:立足主业,改革创新;发展“三枪”,永不满足。

品牌理念:扬民族之魂,攀名品之巅。

品种理念:高科技+大批量+系列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质量理念:消费者满意是质量最高标准。

经营理念:做得出,卖得掉,赚得着,追求效益最大化。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从严治厂。

正是这样的理念,在“三枪”员工中形成了合力,激励着大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扬拼搏和献身精神。这些理念,综合体现了企业精神,具有长远的意义,也是“三枪”坚持走下去的底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苏寿南深知“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决不能仅表现在文化水平高低,而是要能够把书本上学到的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他始终坚持要用能人、讲实绩,不能用“有文化、无知识”的庸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枪”不断吸收大学应届毕业生,他们年纪轻,有文化,思维敏捷,朝气蓬勃,是“三枪”的新生代,但是需要实践,需要锻炼,掌握完整的知识。所以每年7月份大学毕业生报到,都要集中进行入厂教育,让他们到车间、部门轮岗实习,熟悉生产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加强考核发现苗子,重点培养专人带教,破格提拔,迅速成才。同时继续招聘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适时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有目标地物色人才,确立“三枪”的人才优势。

数十年来,苏寿南始终致力于把“三枪”打造成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产品一流,质量一流,人才一流,成为中国针织行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信誉最高、效益最好的世界名牌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发展“三枪”,永不满足——为不断创造“三枪”新的辉煌奋斗终生!这就是苏寿南对“三枪”这份毕生事业追求的写照。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aigerenwu/20221018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