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禽类食品包括家禽肉、野禽肉及其制品。通常指鸡、鸭、鹅等家禽肉和野鸡、野鸭等野禽肉以及板鸭、风鸡等加工制品。禽肉所含营养成分与大牲畜肉接近。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食用价值 禽类食品可供给人体各种必需氨基酸、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禽肉一般含蛋白质20%,能供给多种必需氨基酸。脂肪含量很不一致,鸡肉脂肪含量约为2%,鸭肉、鹅肉较高,分别为7%与11%左右。禽肉中脂肪熔点较低(33℃~40℃),容易消化,
+ 全文阅读 2023年02月15日
甜味剂主要是一些具有甜味但并非糖类的化学物质。我国使用最多的甜味剂是糖精。糖精 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剂,化学名称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为无色到白色结晶性粉末,其甜度为蔗糖的300~500倍,使用量太大时有金属苦味。由于糖精(图1)在水中的溶解度低,目前多使用其钠盐(图2)。一般认为糖精在体内不能被利用,大部从尿中排出,且不损害肾功能,也不改变体内酶系统活性和影响维生素利用。动物实验用200
+ 全文阅读 2023年02月15日
食物中毒发生后,必须及时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彻底弄清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措施,为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依据。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具体任务是: 抢救和妥善安置病人,采样进行实验室检验,现场调查和中毒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查明是否为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品及致病因素,致病因素的来源及造成中毒暴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中毒的继续发生。对食物中毒进行调查时,
+ 全文阅读 2023年02月15日
维生素D是类固醇的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作用,故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具有维生素D活性的化合物有多种,以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D3(胆钙化醇)较为重要,两者的结构十分相似,维生素D2在侧链上多一个双键和一个甲基。维生素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人体内可将胆固醇转变为7-脱氢胆固醇,贮存于皮下,在日光和紫外线(300nm)照射下,后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3,
+ 全文阅读 2023年02月15日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龙文化
143

2023-02-09

龙文化:最早的龙形图案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内蒙古三星堆拉玉龙][山西省襄汾县出土的彩绘陶龙]

龙文化:最早的龙形图案

127

2023-02-09

龙文化:张洎见龙

北宋初年有位大臣名叫张洎(音:济),字师黯,又字皆仁。他曾经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件奇事。有一 年,张洎他作为中原王朝的使者前往高丽,船只航行于海中时,他问开船的人:你们在海中见过龙吗?开船的人回答道:在多云的时候,我曾好几次见过龙,但都只看到龙尾垂于波澜之间,动摇舒缩,过不了多久便风雨大作。至于整个的龙,以及龙头、龙角我都没有见过。张洎听后立刻恭敬地穿戴好衣冠礼服,并虔诚的焚香,祈祷真龙现身。当时天

龙文化:张洎见龙

255

2023-02-09

龙文化:玉器

 龙纹带板 明代中期 1958年江西南城明益庄王朱烨墓出土 最大件长7.8厘米 宽4.5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龙纹活环尊 盛水器 元 高22.9厘米 口径6.2~8.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兽耳云龙纹炉 焚香炉 宋 高7.9米 口径12.8米 故宫

龙文化:玉器

138

2023-02-09

龙文化:鱼化龙

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中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龙文化:鱼化龙

151

2023-02-09

龙文化:邮品

1885年小龙邮票3分银无水印厚纸加盖一湾试印央票八方连,无齿,带中间过桥边及下边纸,右边四枚加盖红色 “一湾邮票” 字样,左边英文漏盖,目前为止,小龙3分银样票仅见有水印无齿样票存世,此件八方连左侧四枚亦可见为小龙3分银无水印厚纸样票,是迄今发现唯一的含小龙3分银无水印厚纸样票的八方连,可谓集加盖“一湾邮票” 英文漏盖 小龙3分银无水印厚纸样票二珍于一 身,当属小龙邮票的顶级珍品,1982年被收

龙文化:邮品

153

2023-02-09

龙文化:应龙

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 “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

龙文化:应龙

144

2023-02-09

龙文化:印染织绣

龙凤虎纹绣刺绣战国中期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绣地经密每厘米40根纬密42根花纹长29.5厘米宽21厘米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藏清咸丰帝《溪桥清岚图》清咸丰 (1851~1861)长21厘米高32.5厘米

龙文化:印染织绣

180

2023-02-09

龙文化:印度龙与中国龙的不同之处

其一 ,中国龙与印度龙之间的最大差异是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在中国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是龙崇拜与政治结合起来之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而印度龙则是一般的神灵,如佛经中的天龙八部之“龙”,只是普通的护法神而已,无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印度的动物崇拜中,金翅鸟受到最高的崇拜,而龙经常是金翅鸟的猎物。在佛典中,龙的“三患”之一便是金翅鸟。传说金翅鸟每天以龙为食,一天需要一条大龙王,五百条小龙。这说明龙的地

龙文化:印度龙与中国龙的不同之处

166

2023-02-09

龙文化:兴庆池龙

唐玄宗在未登基时,曾经在兴庆宫的池中放养了一条龙。等到他即位时,兴庆宫池中有一 条小龙游到宫的御沟水中,它奇状蜿蜒,负腾逸之状。宫中的男男女女,没有不出来看的。后来唐玄宗幸游西蜀,出发前夕,那条龙从池中跃然升空,驾着白云,横亘千里,朝西南方向飞去。周围的文臣武士,都看到了这壮观的景象。等到玄宗行至嘉陵江,登上船要过江时,看见那条小龙紧贴在船的一侧,侍臣们全都目睹了这一幕。玄宗感动得热泪盈眶,对左右

龙文化:兴庆池龙

313

2023-02-09

龙文化:五爪龙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他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明黄缎绣五彩云蝠蓝色龙纹男夹吉服袍清乾隆 (公元1736~1765年)长198厘米 宽145厘米

龙文化:五爪龙

121

2023-02-09

龙文化:五台山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寺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影壁中间镶嵌有一石雕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图严谨,神情逼真。向北登108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杆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

龙文化:五台山龙泉寺

121

2023-02-09

龙文化:韦氏女遇龙得救

京兆人韦氏,是一名家的女儿,嫁给武昌的孟氏。唐大历年末,孟氏与内弟韦生同时入选,韦生被授与扬子县尉,孟氏被授与阆州录事参军,他们分别上路去赴官职。韦氏随夫君到蜀地去,但是不通车子,韦氏只好骑马。跟着丈夫走到骆谷口中时,马忽然被惊,她被掀下马,掉到几百丈深的岩下。往下一望,黑幽幽的,没有可以下去的道路。孟氏悲号,全家恸哭,不知该怎么办。孟氏和家人就设供品祭奠,穿丧服戴孝,无奈地舍她而去。再说韦氏,她

164

2023-02-09

龙文化:陶瓷器

 青花云龙纹五孔扁瓶 盛水器 清·乾隆 高29.2厘米 口径7厘米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盛水器 明·隆庆 口径1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朱红龙纹高足盖碗 碗清乾隆 高21 .3厘米 口径15.7厘米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龙文化:陶瓷器

133

2023-02-09

龙文化:四爪龙

(一)黄龙期始于唐宋,辽、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础,盛于明清。宋、辽、金、元多为三趾,明清多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二)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

龙文化:四爪龙

125

2023-02-09

龙文化:蜀南竹海龙吟寺

又名龙尾寺,坐落在海拔980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四面翠浪起伏,浩渺连天,天风吹荡,竹涛声声,恍若龙吟,故名龙吟寺。龙吟寺位于翡翠长廊东北方3公里处,寺庙占450平方米,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1573~1620年 ),曾有正殿、下殿、侧殿。清朝嘉庆年间涨惠和尚修。1959年被拆毁,还剩基石、台阶和石门框,框上有对联: “双树插青云龙吟虎啸,四边连空碧乾端坤倪”。龙吟寺现还存有佛像41尊。正殿的莲花宝座上

龙文化:蜀南竹海龙吟寺

118

2023-02-09

龙文化:史书记载

伏羲氏时,有龙呈瑞,因而以龙纪事,创立文字。《皋陶谟》:“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左传·昭十七年》: “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于齐侯”的记载;《拾遗记》也说:舜时,“南浔之国献毛龙,一雌一雄,放置豢龙之

龙文化:史书记载

111

2023-02-09

龙文化:蜃龙

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头上有像鹿一样分叉的角,脖子到背上都生着红色的鬃毛,鳞片是暗土色的,据说从腰往后的鳞片都是向前逆生的,脚像蛟一样,前端很宽。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神秘,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贵人们在活动。姿态美丽惊人,这些幻影就是海市蜃楼。蜃喜欢吃燕子,据说除此以外什么也不

124

2023-02-09

龙文化:神物崇拜

中华民族崇拜龙,不仅因为龙是神话与传说中一种神异动物,还因为其寄托着民族希望。龙魂乃华夏的象征,中华民族子子孙孙,自诩是龙的传人。他们传承着龙的精神,数千年精神不灭,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是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龙文化:神物崇拜

400

2023-02-09

龙文化:神龙护法

南宋时有一位普庵和尚,他是一位有道高僧,后世尊称他为“普庵祖师”。有一次,他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办法会,因平时受益之信众无数,故寺中香火鼎盛。而有些道士心存妒忌之心,故向总督府密报说普庵是妖僧,迷惑信众。故总督大人指派巡司带领数百名官差卫队捉拿普庵。当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往佛寺出发的路途上,约于寺外数里处,忽然天下小雨,顷刻间黑云渐兴。此时只见一条长数里的巨龙出现,头角峥嵘,神光显现,

龙文化:神龙护法

119

2023-02-09

龙文化:三爪龙

中国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这样发展过来的。中国历史上龙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个时期:(一) 夔龙期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鸷足,二或四爪。西周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二) 应龙期应龙的概念很早,最早见于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于秦,盛于汉,

龙文化:三爪龙

106

2023-02-09

龙文化:群龙行入汉江

蜀庚午年,金州刺史王宗郎奏报,洵阳县洵水畔有一座青烟庙,一连几天,庙上烟云昏暗,奏乐音昼夜不停。忽然有一天早晨,水波翻腾跳跃,有一群龙出现在水面上,向汉江行进。大的龙几丈长,小的一丈多长,什么颜色的都有,样子有如牛马驴羊,大的小的各占一半,挤挤撞撞地涌入汉江。经过寺庙,它们往往复复,徘徊数里,或隐或现。三天之后才不见它们的踪影。(出《录异记》)

126

2023-02-09

龙文化:青铜器

 联座壶 盛酒器 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 通高111厘米 口径32.5厘米 湖北省博物馆藏  有翼神兽 案头摆设 战国中晚期 1977年河北平山三汲出土 高24.6厘米 长40.5厘米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龙凤方案 日用器具 战国中晚期&n

龙文化:青铜器

136

2023-02-09

龙文化:青龙

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由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

龙文化:青龙

114

2023-02-09

龙文化:巧夺天工

北海九龙壁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黄色正龙居中,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

龙文化:巧夺天工

107

2023-02-09

龙文化:钱币

民国二十七年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样票壹角、贰角、伍角、壹圆、伍圆、拾圆、壹佰圆全套七枚,正反单面印刷,均加盖“样本”,联准银行样票全套较为难得,全新。1916年袁世凯像中华帝国洪惠纪元飞龙银币一枚,完全未使用品。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反龙” 样币一 枚,仅试铸未发行,此版样式极为少见,近末使用至完全未使用品。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样币一枚,俗称“七三反版”,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刻模试铸

龙文化:钱币

102

2023-02-09

龙文化:起源新说

“大旱之望云霓”,中国人对此深有体会。“久旱逢甘雨”更是被中国人列为四大喜事之一。风雨来临,往往先自传来‘轰轰隆隆”的隐隐雷鸣之声。生活中的一切几乎都指望雨水的中华先民们,站在播种着全年希望的农田里,守着萎蔫欲枯的禾苗,百无一计,当突然听到北方天际传来隆隆雷声,再看到浓云之中金蛇乱舞,知道甘霖即将到来,一定刻骨铭心,对隆隆之声无限崇敬。毫无疑问,中国先民们会因此抽象出一个有形(闪电)有声(隆隆)的

119

2023-02-09

龙文化:漆器

 龙凤纹菊瓣形雕填漆盘 容器 明·嘉靖 口径25.6厘米高4.6厘米木胎、金箔 故宫博物院藏  龙凤纹银锭形雕填漆盒 容器 明·嘉靖 长25.2厘米高11.7厘米木胎、金箔、 故宫博物院藏  云龙纹梅花形雕填漆盒 容器 明·万历 口径20厘米 高14.5厘米木胎、金箔&

龙文化:漆器

118

2023-02-09

龙文化:蟠龙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大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

龙文化:蟠龙

129

2023-02-09

龙文化:蟠螭

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

龙文化:蟠螭

115

2023-02-09

龙文化:名言说

 ◎笔下龙蛇似有神。 ◎才出龙潭,又入虎穴。 ◎扯了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 ◎恶龙不斗地头蛇。 ◎恶龙但怕地头蛇。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画工须画人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花金兽眼,红叶火龙鳞。 ◎蛟龙

龙文化:名言说

167

2023-02-09

龙文化:蒙阳湫

彭州蒙阳县境内,有一个地方名叫“清流”,那里有一个水池。乡里的人都说,这池里的龙与西山慈母池里的龙是夫妻,每年见一次面。新繁人王睿是个博学的人,他能辨别事物的真伪。他曾经不相信上述的说法。有一次,一场秋雨之后,他路过这个水池,竟然遇上西边雷雨冥晦,狂风拔树。王睿就把马拴在一棵树上以避雨。不一会儿,雷电到达池上时,就停止了,倏然间雨过天晴,万里无云。问那些住在本地的人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说法与以前所

137

2023-02-09

龙文化:蛮龙归正的神话传说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 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禹沿着应龙划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把大禹他们辛辛苦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跟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

龙文化:蛮龙归正的神话传说

130

2023-02-09

龙文化:龙字演化

龙形起于蛇,所以“龙”字最早呈兽首蛇身状,它狰狞威猛,獠牙巨齿,在闪电雷声中腾跃,给人以苍天发怒的震撼力,充满了令人敬畏的神秘力量。“龙”字,就这样,从甲骨文中一路走来,伴着隆隆之声,进行着“龙”字的数千年演化。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见左图,引之康殷的《文字源流浅说》)。甲骨文“龙”字有形有声,既形象又高度概括。其一,兽以狰狞威猛著称,尤其是长有獠牙巨

龙文化:龙字演化

288

2023-02-09

龙文化:龙珠由来

1. 珍珠。我们知道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会在贝壳内形成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2.来自于龙起源于鳄鱼、蛇类的说法。既然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古人可能把鳄卵蛇卵当做一 种“珠”。如果龙的形象来自于鳄和蛇之类的爬行类两栖类动物,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就是龙戏“卵”,表现了龙这个神

龙文化:龙珠由来

105

2023-02-09

龙文化:龙之为龙

在古代,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想象有这么一种动物能够主宰、操控、管理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须有一个头领一样。对于龙的主体原形的探讨,学者们作过许多有益的研究。最初系统地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

龙文化:龙之为龙

106

2023-02-09

龙文化:龙之九子

传说龙有九子,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他们有喜音乐者,有好腥杀者,有喜吼叫者,有踞殿角,有盘钟上,有伏香炉上,有卧宫殿、祠堂、陵墓、狱门等,可见龙是处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龙文化:龙之九子

116

2023-02-09

龙文化:龙与宗教

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不论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辽宁兴隆洼石塑龙,还是举世瞩目的河南西水坡的蚌壳龙,抑或内蒙古三星堆的玉龙,都充分证明龙(王)崇拜在中国最早,并且是从中国传播到印度及其他国家。由于龙文化的强大,才为各宗教所融合。

龙文化:龙与宗教

116

2023-02-09

龙文化:龙与佛教

在佛经中,龙王名目繁多,如《妙法莲华经》称:龙王有八: 一为难陀龙王,二为跋难陀龙王,三为娑伽罗龙王,四为和修吉龙王,五为德义迦龙王,六为阿那婆达多龙王,七为摩那斯龙王,八为伏钵罗龙王。龙和佛教的关系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一说中国的“龙王”崇拜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理由是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无“龙王”崇拜。在汉代之前,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隋唐之后,佛教信仰传入中国,龙王信仰遍及中土。另一

龙文化:龙与佛教

138

2023-02-09

龙文化:龙与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形成的,集巫术、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及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于一身,并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一门宗教。早期的道学家已经意识到龙来自于蛇。《黄白篇》有:天师“蛇之成龙,亦与自生者无异也。然其根源之缘由,皆自然之感致。”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倡导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逐渐形成有教理、教义、教规的一种人为宗教形式。道教自形成之初,便与龙崇拜有

龙文化:龙与道教

109

2023-02-09

龙文化:龙窑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太湖里有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长大以后,玉皇大帝就召它到天上专管耕云播雨的事情。哪个地方干旱了,乌龙先到太湖喝足了水,再向那个地方喷。乌龙喷出来的水就是雨。但有一个地方,玉皇大帝却不准乌龙去喷水,这地方就是太湖西面丁山、蜀山一带。因为这地方的老百姓不敬天帝,所以玉皇大帝要惩罚他们。但是乌龙不忍心看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受苦,就偷偷地降了雨,这一下惹恼了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乌龙,乌龙与天兵天将格

龙文化:龙窑的传说

122

2023-02-09

龙文化:龙王信仰

龙王信仰是随着佛教的兴起而产生的,但是又与印度佛教中的龙王有很大差异。可以说中国的龙王是佛教道教杂糅的产物。道教引进佛教龙王并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龙王体系,称诸天龙王、四海龙王、五方龙王等。具体例子:1.《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2.《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

龙文化:龙王信仰

109

2023-02-09

龙文化:龙王的传说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

129

2023-02-09

龙文化:龙图腾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统治阶级的标志。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 “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

龙文化:龙图腾

108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证据

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所收藏,现保存于日本大阪市浪速区瑞龙寺中,其保存相当的良好。有370多年历史。身长约1公尺左右,头上有角,嘴边有长须,眼形巨大,只有三只爪应该是水中蛟龙吧!后脚因退化短小,与蛇般的背脊,全身附有了鳞片,被涂满金漆,又经过防腐过程制成标本,与传说中的龙相比显然小了点,是一尾尚未长成熟的龙。东汉建安二十四年,黄龙出现在武阳赤水,逗留九天后离去,当时曾为此黄龙出现之地建庙立碑。《唐

龙文化:龙的证据

306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楹联

  春光骀荡——国步龙腾 巨龙奋起——祖国繁荣 龙腾凤翔——龙凤呈祥 龙飞凤舞——月满春盈 龙虎之地——福祥之天 龙兴华夏——燕舞阳春 龙吟国瑞——虎啸年丰 人有福气——国似龙飞 山迎水送——虎踞龙盘 业兴来者——龙有传人 吹箫能引凤——攀桂喜乘龙 春暖观龙变——秋高听

龙文化:龙的楹联

122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艺术

民族的图腾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必然会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体现,也必然会走入人们的意识与生活。而中国龙文化,也必然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表达中华民族特有的基本观念,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龙文化:龙的艺术

132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形象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具体是哪九种动物有争议。相传龙的形体“九像九不像”,《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

103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文典

“龙藏流水井,马战清风桥”——中华的龙文化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还博大精深。龙的掌故浩如烟海;龙的楹联韵味悠长;龙的传说传之久远;龙的成语七色缤纷;还有龙的谜语、龙的俗语、龙的歇后语等等,都构成了龙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龙文化:龙的文典

130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俗语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画龙点睛——功夫到家了 龙王靠边——人定胜天 蚊龙造反——翻江倒海 包龙图断案——认理不认亲;六亲不认 地里的蚯蚓——土生土长;能屈能伸;成不了龙 地里的蛐蟮——成不了龙 独眼龙观灯——一 目了然 独眼龙看书——侧目而视 河里划龙船——同心协力 皇帝的后代——龙子龙孙 

104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起源

于 《山海经》中,就可见远古先民们,以对自然的认识,形成了对自然的崇拜,创造了各式各样的神氏,其中,就有对蛇及龙形的崇拜,在漫长的岁月里,作为人们意识里衍变的龙,就逐渐成为民族大融合的标志与图腾,成为神话与传说中一种神异动物。

龙文化:龙的起源

117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谜语

【谜面】: “上影”笑迎戊辰年 【谜目】:乐器名 【谜底】:卡龙 【谜面】:醉中踏上黄茅岗 【谜目】:泊浑 【谜底】:入云龙 【谜面】:八八年灯谜竞赛 【谜目】:成语 【谜底】:龙争虎斗 【谜面】:八旬吕尚受宠文王 【谜目】:成语 【谜底】:老态龙钟 【谜面】:八音齐奏庆中华&n

113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精神

龙的足,为九州列土封疆; 龙的心,为民族寄托希望; 龙的魂,为华夏谱写篇章; 龙的骨,为中国铸造脊梁!滔滔黄河,滚滚长江,是龙的血脉潺潺流淌; 夏商周汉,魏晋隋唐,是龙的翅膀振振翱翔。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百万里方圆锦绣一方; 元明清后,建共和国,五千年上下源远流长……悠久的文明,令人神往,美丽的传说,凄婉感伤,不朽的精神,深沉悲壮,不败的斗志,奋发激昂!盘古开天,女娲孕养,龙的传人代代成长;后羿射

龙文化:龙的精神

323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概述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之后的历朝历代,其模样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古人把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一物上,渐渐构成了龙的样子,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百鳞之王。龙是一种

龙文化:龙的概述

106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分类

《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无角的叫螭龙,有角的角虬,有翅膀的叫应龙。《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长的异类。

106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词汇

 龙巴门 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哈尼族的寨门。旧时每寨都有,民间以为可保护本寨安全,为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社神的象征。一般在每年春播前新建一次,建于旧门之外,遇有全寨性大不吉祥事,亦需重建。由巫师龙巴头主持仪式。 龙藏寺碑 隋碑刻。正书。碑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劝造龙藏寺碑》。开皇六年(586年)立。碑文反映了统治阶级广募钱财,建造佛寺的情况。书法遒丽宽博。上承南

龙文化:龙的词汇

109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传说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

龙文化:龙的传说

104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成语故事

龙驭上宾 【成语故事】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带领百姓在首山采铜,到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有龙垂下胡髯来迎接黄帝,黄帝立即骑上龙髯,群臣与后宫等70多人随从也上了龙髯,龙开始飞上天,百姓仰望黄帝上大,纷纷抱着弓与龙髯哭泣。 龙多乃旱 【成语故事】古时候,人们在烤火,炉火很盛,将炉旁边的木头烧着了,众客在一旁观看,不知如何处理。直到仆人们赶到,才把火扑灭。大伙还在议论,其中一

龙文化:龙的成语故事

122

2023-02-09

龙文化:龙的成语

龙驰虎骤 【释义】指群雄逐鹿。 【出处】明·沈寿民《江上行》: “龙驰虎骤真人出,手挽经纶分乱麻。” 龙雏凤种 【释义】龙凤的后代,指帝王后裔。 【出处】明·徐渭《渔阳三弄》: “更有那两个儿,又不是别树上花,都总是姓刘的亲骨肉在宫中长大,却怎生把龙雏凤种做一瓮鲊鱼虾。” 龙德在田 【释义】:指恩德广被,无所不在。 【

龙文化:龙的成语

110

2023-02-09

龙文化:老五-狻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形如狮,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连虎豹都敢吃,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

龙文化:老五-狻猊

104

2023-02-09

龙文化:老四-蒲牢

最喜欢音乐和鸣叫,常饰于大钟的钟钮上。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旦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龙文化:老四-蒲牢

115

2023-02-09

龙文化:老三-嘲风

平生喜欢探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常用其形状在殿角上作为装饰。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明陈仁锡)《潜确(居)类书》: “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

121

2023-02-09

龙文化:老七-狴犴

又名宪章,形似虎。喜欢诉讼,最憎恨犯罪的人,监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有的匍匐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天禄识余·龙种》:“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

龙文化:老七-狴犴

128

2023-02-09

龙文化:老六-赑屃

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通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绩,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

龙文化:老六-赑屃

154

2023-02-09

龙文化:老九-螭吻

性虫吻好吞,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龙文化:老九-螭吻

109

2023-02-09

龙文化:老二-睚眦

相貌似豺,生性嗜杀喜斗。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升庵外集》:“龙生九子不成龙,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龙生九子老二,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龙文化:老二-睚眦

113

2023-02-09

龙文化:老大-囚牛

传说中的怪兽。龙生九子之一,是老大,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欢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旧时多刻于胡琴头上。

龙文化:老大-囚牛

114

2023-02-09

龙文化:老八-负屃

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中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文化:老八-负屃

107

2023-02-09

龙文化:金银器

 金錾龙纹葫芦式执壶 御用酒器清 高29厘米腹径16厘米 最宽25厘米 金 故宫博物院藏  金编钟 乐器 清 高21.2厘米钮高6厘米 厚1.2~2.1厘米 上径13.6厘米 中径20.6厘米 下径1 6.2厘米 重245000克 金 故宫博物院藏  赤金龙 饰品 唐 

龙文化:金银器

132

2023-02-09

龙文化: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仡佬族)

相传,很久以前,仡佬族的始祖先民,居住在山林里,在大树上搭窝栖息,以猎狩小型动物为生。一日,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短暂的相峙之后,先民们开始逃跑。他们逃到了山的最高处,虎群也追到了最高处,他们爬上了最高的树,虎群就在树下停了下来,围着大树,不住地咆哮,仿佛打定主意,非以先民们为食不可。三天三夜过去了,虎群仍旧围困着先民们,眼看树上的人们就要坚持不住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一

116

2023-02-09

龙文化:角龙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 “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108

2023-02-09

龙文化:蛟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

龙文化:蛟

111

2023-02-09

龙文化:火龙

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物体均被烧焦。

115

2023-02-09

龙文化:虺

虺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虺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104

2023-02-09

龙文化:黄帝铸鼎的传说

根据道书记载,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同时也是一位道法高超的仙尊。为了寻求治世至道,他祭过天圆丘,不远万里,来到天台琼台,师事九元子。九元子见他求道心切,又是位大根器之人,就把《庚辛经》和提炼紫金掺合神丹的秘诀传授给他。后来听说广成子有道,又赶到崆峒山去拜师进入了仙班。元始天尊派轩辕氏治理下界。他祭礼过天神地祗,登基称帝,执政达百年之久。四方宾服,万民称颂。黄帝决定功成身退,给人间留一尊宝鼎作纪念

111

2023-02-09

龙文化:画龙点睛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

113

2023-02-09

龙文化:各部构成

北海九龙壁由三部分组成。下层为基座,也称须弥座,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块琉璃砖组成。雕有浮雕两层琉璃兽,一层是麒麟、狮子、鹿、马、羊、狗、兔等动物,另一层是小型行龙。兽、龙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为九龙壁的壁身主体,高3.72米,用426块琉璃构件分六层拼砌而成九条飞龙。上部为斗拱装饰,琉璃瓦兽顶歇山式。北海九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明月当空”的图案。九龙壁中央对正着代王

117

2023-02-09

龙文化:汾水龙庙

汾水横贯太原而向南流。水上有两座桥。那南边的桥下曾经有龙出现,因此在桥下盖了座龙庙。以前相国令狐楚居守北都的时候,有一条龙从庙中飞出来,全城的男男女女都尽情观看,将近一顿饭的工夫,它才腾跃振奋地离去。立刻就有震雷暴雨。那时是唐朝太和年初。(出《宣室志》)

161

2023-02-09

龙文化:二郎逐蹇龙的传说

(广元县)又二十里为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也。相传武侯出师驻此。……神宣驿者,世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故名。(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卷二四)二郎,李冰子。《朱子语类》卷三: “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按李冰语,“二郎”之名已早见于此书。有关二郎神话,古籍不载,仅见于近人记述)《都江堰功小传》云: “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

龙文化:二郎逐蹇龙的传说

108

2023-02-09

龙文化:壁上的龙数

北海九龙壁除了壁前壁后各有9条醒目的戏珠蟠龙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筑构件等地方都有龙的踪迹。九龙壁顶呈“庑殿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前后各有9条龙,垂脊左右各有一条龙,正脊两侧有两只吞脊兽,它的身上前后也各有一条龙,这样五条脊上就有30条龙。往下每块瓦当下面镶嵌的琉璃砖上,也各有一条龙,壁四周共有筒瓦252块,陇垂251块,龙砖82块,加上跃于云雾之中的18条蛟龙,就有633条龙了

105

2023-02-09

龙文化:北海九龙壁

北海九龙壁是公元1756年清代乾隆年间所建的中国古典园林中所现存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三座著名的琉璃龙壁之一。北海九龙壁面阔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体魄巨大精美,壁上嵌有山石、海水、流云、日出和明月图案,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9条形态各异、奔腾在云雾波涛中的纹龙浮雕。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壁东面为江崖海水、旭日东升流云纹饰;西面

117

2023-02-09

龙文化:抱龙道士

在灌口白沙,有一座太山府君庙。每逢春三月时,蜀人会前去烧香祭奠,也就成了各个州医卜之人的集会。当时有一人,身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衣服,容貌憔悴,也往庙那边走。众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走到江边时,众人正在树荫下休息,这位贫士也在石头上坐下。坐了一会儿,他对众人说: “这条江里有条龙在睡觉。”大家都不回应他。旁边有个老翁说:“何以见得?”贫士说: “我见过。”大家说: “我们见一见,如何?”贫士说: “也不

龙文化:抱龙道士

117

2023-02-09

龙文化:百叶龙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 年,生下一 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 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掐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放入门前的荷花池中。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

龙文化:百叶龙的传说

112

2023-02-09

龙文化:白龙洞的传说

很久以前,弥勒县城西南悠荡着一望无际的碧水,湖畔青峦叠翠,湖中渔歌阵阵,人们生活在花美羊肥的环境中。妒忌成性、凶狠歹毒的黑龙施用魔法破坏了和平的宁静,霎时间湖水干涸,秧苗枯死,乡民们无法生活下去。天生丽质、善良无比的龙女玉莲巡游南天,眼见弥勒湖畔哀鸿遍野,便矢志布云降雨造福生灵。可是凶恶的黑龙却对她百般阻挠,并盗走了她呼风唤雨的宝剑。人间有一名叫阿青的小伙子带领大家掘井自救,几经波折终于挖出一眼清

龙文化:白龙洞的传说

169

2023-02-09

龙文化:《凌波曲》

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白天在殿中休息,梦见一个女子跪拜于床下。那女子容色浓艳,头梳交心髻,身披大帔广裳。玄宗问她: “你是何人?”她说: “我是陛下凌波池中的龙女,保卫皇宫,护圣驾,我实在是有功的。现在陛下洞晓天上的音乐,请陛下赐我一曲,以光耀我的族类。”皇上在梦中拉起胡琴,为她奏了一曲《凌波曲》。龙女向玄宗拜了两拜而去。等到醒来,皇上还记得曲子,就命令宫中当日禁乐。皇上亲执琵琶反复演练推敲,以熟悉曲

龙文化:《凌波曲》

最新动态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