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伍朝枢,字梯云。广东新会人。1887年5月23日(清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一)出生于天津。父亲伍廷芳,清末曾在直隶总督李鸿章幕下办理洋务多年,1896年受清政府命为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大臣(即公使);1911年武昌起义后,曾任民军方面的议和全权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北京政府代总理、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伍朝枢1897年随父前往美国,在华盛顿等地受小学和中学教育。1905年回国,先后在广东
+ 全文阅读 2022年11月18日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汉景帝(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时当上了博士。一次,他与黄生在汉景帝面前辩论。黄生说:“商汤、周武不是承受天命,而是以下犯上,杀害君主。”辕固生说:“不对。夏桀、商纣暴虐淫乱,天下人心都归向于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从天下的人心去诛杀夏桀、商纣,夏桀、商纣的百姓不为他俩所用而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不得已而登位,这不是承受天命又是什么呢?”黄生
+ 全文阅读 2023年01月23日
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以字行,晚年自称蠡叟、补柳翁、践卓翁,1852年11月8日(清咸丰二年九月二十七日)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父亲林国铨客游台湾经商,因不善经营而亏本,家境贫困。林纾靠叔父资助得以上学,九岁入私塾,十一岁从薛则柯学古文辞和杜甫诗。他自幼喜读书,从叔父家藏书中寻到《毛诗》、《尚书》、《左传》、《史记》等,苦读不倦;又从旧书摊上买到《汉书》和一些子、史的残本,
+ 全文阅读 2022年11月18日
萧革,字华哥,契丹名胡突堇,自幼机警聪明,智略过人。辽圣宗太平初年 (1021),出仕为官。重熙十二年,出任北院枢密副使。第二年,出任北府宰相。此后,萧革恃宠专权,他的同僚都被他所架空。当时大臣耶律义先知道萧革是奸佞小人,就趁着饮宴的时候,当着圣宗的面大骂萧革败坏国事,但圣宗却不相信。一次,圣宗让义先和萧革轮流投掷骰子,义先借着酒意说道:“陛下即便不能重用忠良,也不能和贼子一起游戏啊! ”萧革怀恨
+ 全文阅读 2023年01月21日
当前位置:首页王世襄
139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重返北平》

王世襄来到重庆后,即由马衡、梁思成两位先生引见,见到了时任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主任的杭立武先生①。当时,杭立武与王世襄素不相识,但由于马、梁两位副主任委员的推荐,杭立武同意派王世襄到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办公处去工作。这自然让王世襄非常高兴,一来为能参与他认为意义非常重大的战后文物清损工作,二来离家已两年多,这样一来终于有机会重返北平,看看父亲在家是否安好,还有已分别多年、朝思暮想的袁荃猷

王世襄生平事迹《重返北平》

124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只叹梦想太匆匆》

1948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就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策略问题发出指示:“在城市方面,应坚决实行疏散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以免“将城市中多年积聚的革命领导力量,在解放军尚未逼近、敌人尚未最后崩溃之前过早地损失掉”。上海、北平以及其他各地党的地下组织,在中共中央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坚持隐蔽斗争,为配合解放和接管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948年12月14日,当共产党的军

125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整风为引出洞蛇》

1957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九个年头,那天正是国际“五一”劳动节。清晨,王世襄照例早起,推着单车从东厢房墙根经过,走出芳嘉园大门,旭日淡红色的光辉洒满安静的街道。王世襄先到朝阳门大街文化部大楼前打太极拳,他想着去年党的“八大”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毛主席文艺战线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后,全国各项事业呈现一片难得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心里不禁一热,想得快点把跟上发展的脚

154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战后的工作》

抗战胜利了,漂泊、流浪也终告结束。王世襄从千里之外返回老北京,新婚燕尔,和荃猷结婚后,让他拥有了一个温馨甜蜜的港湾。按说两人该欢度蜜月,更何况八年离难,人心思定,就更应有一段花好月圆相欢共度的日子。但因当时日军刚退,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在平津区的办公处刚刚筹建,追寻文物的工作又是千头万绪,王世襄毅然放弃了按一般常情之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事业中去。新婚夫人荃猷,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觉得这是作为一

王世襄生平事迹《战后的工作》

155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辗转求职》

1943年的寒冬,川北边境的山路上,一群群逃难的老百姓踽踽而行,他们衣衫褴褛,面带饥色,有些还拖家带口、扶老携儿,一看便知都是从被日军占领的沦陷区逃出避难的人们。王世襄和几位同学也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自11月时挥别父亲,离开北京城,开始踏上往大后方的路途,奔波行进将近两月。先由商丘坐排子车,穿过了皖北界首的日军封锁线,又绕道河南、陕西两省,有时坐敞篷运输车,有时只能徒步前行,一路上可谓担惊受怕,饱

王世襄生平事迹《辗转求职》

235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悠游少年》

王世襄少年时与父母1922年王继曾任驻墨西哥公使期满,归国后回到上海,与在沪的金章和世襄重聚,一家人终于在分别两年后团圆。王继曾归国后的职称为“待命公使”,一家并没有急着北上,一直到1924年才启程回北京。在沪的两年,父亲和母亲带着世襄游览了周边的名山大川。一家三人在游玩杭州灵隐时便留下了难得的天伦合影,照片中的世襄已长成一个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的少年,盘腿坐在父母身前,背后是层峦叠嶂的乱石和盘根错

王世襄生平事迹《悠游少年》

130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燕园初识,志同道合》

君画突兀山,我写枒枝树;知君耽写生,我为备笔楮;君刻大树图,我赋大树歌;携手登阜丘,叠石不能阻。这便是俪松居眷侣,王世襄和袁荃猷琴瑟相谐的生活写照,王老曾一再言:“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因有荃荃相伴。”王世襄的夫人袁荃猷,生于1920年9月20日,祖父名袁大启,父亲袁表森,母徐序云,祖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荃猷自小丧母,父亲续弦后再又生子,共有兄和姐妹五人。兄名桓猷,也是燕京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后定

王世襄生平事迹《燕园初识,志同道合》

135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心存自珍难磨灭》

人总是依靠希望活着的,失去了希望,再优越的环境,再富足的金钱,人生也只能是一潭死水。这希望之于王世襄便是自珍的信念。1957年,王世襄因言祸罪被错划为“右派”,当时音研所已打算派王世襄和袁荃猷去敦煌工作一年,因为袁荃猷具备高超的摹绘技能,王世襄也对洞窟艺术非常热爱。但这本应令他们两人和音研所都受益的计划,也因为王世襄被划为右派取消了,作为惩罚,还把王世襄从研究室降到资料室。同时,所中还派一位中层领

170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咸宁岁月》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文化部五七干部学校正选建于咸宁的向阳湖。1968年至1972年间,6000余名文化界的干部,作家、翻译家、出版家、艺术家、文博专家、学者及家属陆续下放来到了向阳湖畔,经历了为期3年左右的干校生活。下放向阳湖的知名人士包括:作家有沈从文、冯雪峰、冰心、楼适夷、张天翼、孟超、陈白尘、萧乾、臧克家、张光年

王世襄生平事迹《咸宁岁月》

128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西清王家》

王世襄的祖上,原居江西吉水县清江乡,故人称“西清王氏”。他的始祖旭窗公,在江西经营瓷器业致富。尔后,王家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却从江西迁徙福建。为何要举家徙居他乡?可能是为了经营发展上之方便,也可能当时在江西,经营瓷业者居多,恐难求发展,抑或由其他各种原因所需,今日已难考证。这犹如陈寅恪祖上(义宁陈家)原定居福建,属客家系谱,到六世祖时,却突由闽入赣去发展家族事业了。 王氏

王世襄生平事迹《西清王家》

108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无端系牢狱》

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根据同年秋季全国工农业战线开展的爱国增产运动中,揭发出的大量贪污、浪费现象和官僚主义问题,向全党指出:必须严重地注意干部的贪污行为,注意发现、揭发和惩处。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贯彻精兵简政、增产节约这一中心任务的重大措施,要求普遍地检查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

132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世风传承》

王世襄的父亲继曾,是王仁东的第三子,字述勤。辛亥革命后,王世襄的祖父王仁东寓居沪上。王继曾1882年生于上海,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学学习。南洋公学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学堂,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民国初年的南洋大学,而南洋大学的前身便是清朝的南洋公学。南洋公学设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人是盛宣怀①。南洋公学初建于上海徐家汇镇之北,经费取自于招商局、电报局之特捐。这两局先后属于商部、农工商部、邮

王世襄生平事迹《世风传承》

122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人生转折》

燕大的四年时光,弹指即逝,对于王世襄来说,这四年中纵天性所好,可能是玩物多于治学。大学时代就这样过去了,学士学位也拿到了,人生又将是个转折点,对于王世襄的人生,也可有多个选择,比如,他依然可沉迷于各种玩物,像京城中的八旗子弟、官宦富家公子哥儿们一样,与其昏昏犹淌水似的度过一生;也可以大学毕业资格,从事教育事业度过一辈子。但王世襄就在这人生旅途之转折处,最后还是选择了书香人家的归程,要继续在学业上深

王世襄生平事迹《人生转折》

151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抢救和保护》

“文革”结束,举国皆欢,而王世襄那“苍天胡不仁? 问天堪一哭!”的时代,也随之终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当岁月流逝而去,往昔不再重现时,王世襄毕生学习和积累的学术文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重视,生活也变得有意义起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一条沉重的大船,才刚刚启行,长期禁闭之大门也逐渐打开,中国的知识分子虽对“文革”之阴霾心有余悸,但毕竟比以前舒坦多了,与“文革”时天天讲阶级斗争为纲相比,已

王世襄生平事迹《抢救和保护》

120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磨难岁月,相濡自珍》

自“三反”运动开始王世襄便先蒙盗宝之不白之冤,后又无故被故宫除名,“五七”又被错划为“右派”,一系列荒唐的政治运动令王世襄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严重打击,曾经病重卧床,心灰意冷,甚至萌轻生之念。然而,不管外界怎么否定和污蔑王世襄,袁荃猷始终对他不离不弃,而且坚定地鼓励他,她成了他避风雨的港湾。在多灾多难、风风雨雨中,她鼓励着他走出一条自珍自爱之路。在王世襄被关押在东岳庙受审期间,袁荃猷曾在负责审讯人面

王世襄生平事迹《磨难岁月,相濡自珍》

129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李庄岁月》

在距离四川省宜宾市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偏僻的川南小镇,这小镇在秦以前属僰侯国,隋以后属南溪县,是长江上游的水路驿站,那便是李庄。这个始建于公元6世纪北周时期的山乡古镇,有着一条条狭长的青石铺就的幽长的街道,低矮的瓦房,淳朴的居民们,祖祖辈辈都在镇上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抗战时的李庄,却因汇聚诸多内迁的高校和学术机构,让人永远缅怀。在那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她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珍贵的宁静,为中国文化单位

王世襄生平事迹《李庄岁月》

132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开研究之先河》

广泛的接触投入和揣摩钻研,王世襄在明式家具之研究上积累了丰厚知识的底蕴,具备了在这一领域厚积薄发的基础。但“十年文革浩劫”让他的治学路程被迫中断,否则可以预见他的明代家具研究成果,可能更早地为世人所知,幸好天假以年,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出成果。这正如2005年王世襄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访谈时,直率而坦诚地说过这样的话:“做成一件事情,第一要有机会,第二要有恒心,第三还要寿

王世襄生平事迹《开研究之先河》

131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江南金家》

在距离上海以南一百多公里处,有一座户户临河、家家枕水的清幽幽的水乡古镇。此镇名为南浔,位于所辖的湖州府之城东,水陆交通便捷,是江浙之孔道,周围有震泽、平望、双林、乌青诸镇拱卫,离苏州、嘉兴都很近,北濒太湖,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南宋前,南浔只是个小村落,到宋淳祐十年(1250)左右建镇。元代曾二次筑城,历经元明发展至清代后,南浔已属江南的雄镇。明末潘尔夔称:“阛阓鳞次,烟火万家;苕水流碧,舟航辐辏

王世襄生平事迹《江南金家》

114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回到故宫》

王世襄从日本归来后,先到达上海随即去了南京,见了杭立武先生。他把朱世明的决定和押运点交善本书的经过汇报了一遍。但杭立武对王世襄急于要回国也颇为不满;当即对他说,如再派人去日本就不那么容易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计划和部署给打乱了,增添了不少的麻烦。王世襄心中却感到已经完成了自己在日本应尽的使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更不必作过多的解释了。在南京,他把用剩的数百美元连同账目、单据等交给了杭立武和郭

王世襄生平事迹《回到故宫》

136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画论研究初稿成》

1941年,历经三年的潜心读书、治学,王世襄终于完成了《中国画论研究》先秦至宋代部分的撰写,同时顺利完成答辩,取得了燕京大学文学硕士的学位。由于这样一个艰深的研究过程,以往人们对王世襄玩物丧志的形象,也在老师与同学的心目中有所改观,同时,人们对他所具备的学问潜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的哈佛燕京学社,正待选派一个研究生去美国哈佛深造。哈佛燕京学社成立于1928年春,是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联合成立的教

王世襄生平事迹《画论研究初稿成》

143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呼吁传承》

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与《明式家具珍赏》两部大书,笔者已翻了多遍,越看越有味,无论是哪一张图片,哪一件家具之局部,乃至细部,无不令人神往,读之盎然。如果我们的读者,对中国独有的明代家具有一种热爱的话,想必能去珍赏一番,当然我们并不要求读懂那里面很专业的文字。我们从书中看到王世襄多年积累下来的实物照片,长期流落海外的一些器物的图片,以及由王世襄夫人描绘的线图,无疑都给研究与珍赏者更多的补充,从而使

175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浩劫磨难》

1966年秋,北京城东的芳嘉园小院一片和谐宁静,沿墙一窄畦一排宽叶矮竹,苍翠欲滴。墙下正放着一二十盆兰草,葳蕤妩媚。最生机盎然的,无疑是园中的一架葫芦,长势甚佳,经秋刚结出了一个个青嫩的小葫芦,风过处轻轻摇曳,煞是玲珑可爱。一队红卫兵气势汹汹地冲进芳嘉园,总有一二十人,进得园中就先高喊“毛主席万岁”口号,同时高唱革命歌曲。园中各家包括王世襄在内,似没弄清事情就里,红卫兵小将们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118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故宫退食》

一条黑黝黝的走廊,唯有尽头的受审室里透出灯光,“38号!”只听见一声刺耳尖厉的喊声,回荡在阴沉的空气中,“有!”一个声音应道,“吱呀”一声牢门打开了,随即伴着“咣铛,咣铛”的镣铐声,一个高大的青年,前头走着一名公安,缓缓地从牢房走向受审室。这颇有点儿像老电影《红岩》中渣滓洞的一幕镜头,便是王世襄当时在公安局的亲身经历,38号,便是当年他在狱中的编号。这个冷漠的数字,让看守所里所有的人,没有了人格,

138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芳嘉园的童年》

王世襄出生之时,推翻清朝帝制才刚刚两年,新的中华民国,根基十分脆弱,手握重兵的各方军阀,都窥伺着希冀从时代的纷乱更迭中抓住机会迅速壮大自己的权势,而刚当上北洋政府总统的袁世凯,更是披着民主革命者的新式外衣,悄悄地在酝酿着未来黄袍加身的皇帝美梦;同时西欧列强入侵中国的脚步,也纷至沓来,虎视眈眈地想瓜分中国这块硕大的肥肉。此时的北京城,也许,正处在转折突变前一片沉寂压抑气氛下,抑或大家真还不知道这场新

王世襄生平事迹《芳嘉园的童年》

129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东瀛归来》

民国三十六年(1947)的初春,空气中仍泛着清冷的寒气。一艘邮轮从日本横滨港缓缓起航,船上载着各色人等,推开太平洋碧波万顷的水域,向一海之隔的上海驶去。甲板上,一位体魄强健的中国年青人正凭栏远眺,他方脸阔额、浓眉大眼,戴着一幅金丝边眼镜,透着斯文和睿智。他,便是中国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派往日本的特派专员王世襄。在船舱把自己行李中的书箱、衣物等安放妥帖后,王世襄便上甲板来呼吸新鲜空气。只见熙熙攘攘

112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东渡追宝》

也许,爱国主义与革命热情,是20世纪中期青年人灵魂中的两个主要源泉。由于身经残酷的八年抗战的现实,以及他们为争取改变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社会与政治改革的热情所激发,王世襄在心灵中早就想有报效祖国与民族的愿望。他将一股深深的忠诚献给为祖国追宝的活动。1946年12月中旬的一个午夜,王世襄在中国驻日本代表团上海办事处的协助下,飞抵日本东京羽田机场。此次东渡,他的任务大致可概括为三项:一,从东京运回日寇1

121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初入音研所》

被音乐研究所收容后,王世襄重新获得了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机会。王世襄进入音研所的第二年,妻子袁荃猷也到音研所工作,夫妻二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互帮互助。王世襄很快摆脱了被开除后消沉的阴影,用忘我的工作来证明自己。他先从整理、注释与音乐有关的古籍入手,因其从小的古文优势且对古代文物典籍比较熟悉,他在古代音乐研究方面获得了不少成果。1956年4月王世襄写的《古琴名曲广陵散》一文发表于《人民音乐》杂志,该文章是他

王世襄生平事迹《初入音研所》

142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初入燕园》

1934年,年方20岁的王世襄踏着金秋的落叶,沐浴着北京10月和煦的阳光,走进了燕京大学的校门。当时的燕京大学,位于现在的北京大学校址,校园优美雅致,全校共占地770余亩,其中勺园旧址占300余亩,后买进了徐世昌的鉴春园、张学良的蔚秀园、载涛的朗润园。全部建筑费用,一共用了360多万银元,建成66幢建筑物。燕京大学的历史,同司徒雷登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868年,他的父亲就作为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派

王世襄生平事迹《初入燕园》

135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出身官宦之家》

农历五月的北京,莺飞草长,天空碧蓝如洗,绿的天使,神奇般地映出春天所有的笑容,还在远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如仙乐般的鸽哨声。就在这般祥和的时节,往日安恬与静谧的芳嘉园里,却弥漫着欣喜而又焦虑的气氛,仆人们一个个似热锅上的蚂蚁。而芳嘉园的主人王继曾,更怀有不安与期盼之心,在大屋前的游廊上,又急又喜地来回踱着,不时向一间屋里张望,一副心急如焚的神情,分秒般地显露出来。原来,王继曾的夫人金章,今日临盆,谁知

154

2022-12-13

王世襄生平事迹《出国考察》

机遇往往提供给有准备的人。1948年5月因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赠给故宫一个去美国及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的名额,当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就决定派王世襄去。马衡之所以派他去,这当然和他们两家之间的社会渊源及日寇投降后王世襄曾参与清损文物工作都有关联,再说从工作性质上看,因世襄精通英语,在语言文字上与外国交流没有困难,又比较年轻且对文物工作执著热爱,确是一块可造之材,这些当然都是优先的条件。 

最新动态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