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一件毛线衣》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阅读:144 评论:0

13 一件毛线衣

长征路上,天寒地冻。毛泽东将身上的毛线衣脱下来,送给倒在路边的贫苦老奶奶和她的孙子。毛泽东说:“老人家,您记住,我们红军是穷苦老百姓的军队。”

红军长征途中,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接受毛泽东的意见,作出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黎平会议使中央红军赢得了主动,挥戈西指,不仅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原有部署,而且连战连捷,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

当时贵州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一方面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苛捐杂税的盘剥,另一方面还忍受着当地土豪劣绅的压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贵州和云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是当地人民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冻死、饿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天,红军部队路过剑河附近的一个村子。村外的路边,有战士发现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孙子,衣着单薄,相互偎依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战士们纷纷关心地询问。正在此时,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路过这里,看到战士们围在一起,便走了过来,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有战士便把从老奶奶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原来,老奶奶家一年的收成都被地主给霸占了,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家中生活无望,便与儿媳妇分开讨饭。因为天气太寒冷,加上饥饿,一时头晕眼花,就跌倒在路边。听到战士的述说,毛泽东二话没说,立刻将自己身上的毛线衣脱了下来,给老奶奶的小孙子披在身上。接着,他又从行李中取出一条被单,还吩咐警卫战士把两条装满粮食的干粮袋也送给了老奶奶。当时寒冬腊月,红军在长征途中能够取暖的衣物很少。毛泽东虽然身为红军领袖,御寒的衣物也并不比战士多,这件毛线衣和被单对他来说是抗寒的重要保障。

老奶奶见到眼前的情形,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对她来说,从来没有遇到不仅不搜刮抢掠反而主动送衣送粮的队伍。她含泪千恩万谢,直拉着小孙子给毛泽东磕头。

毛泽东慌忙拦住,亲切地对老奶奶说:“老人家,您记住,我们红军是穷苦老百姓的军队。”说完,他把老奶奶搀扶起来,帮老奶奶用手中的竹棍将米袋子穿好,让她和小孙子一起抬着走。

“红军”,这是老奶奶第一次听到的名字,嘴里不停地念叨:“红军、红军……”毛泽东见状怕老奶奶没有听懂,又用当地的方言说道:

“老奶奶,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穷人)的队伍。”老奶奶怀着对红军的感激,和小孙子一起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13一件毛线衣49毛泽东注视着祖孙俩的背影,思索良久。身边的战士大多是穷苦百姓家的孩子,他们亲眼见到毛泽东对普通大众的关心爱护,也为此深深感动,更加坚信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毛泽东神情十分激动,他转身对身边的战士们朗声说道:“同志们,我们从这位老奶奶家的遭遇中看到了什么?不仅这里,全中国像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还有很多。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他们的命运,将他们从这样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但也是十分光荣的!”

毛泽东给穷苦百姓送毛线衣的故事在贵州也很快流传开来。贵州当地后来一度流传着“红军到,干人笑”的民谣,反映了群众对红军的信任和爱戴,这是毛泽东和红军的领袖们用实际行动换来的。

时任中央军委纵队政委的陈云后来以廉臣的笔名发表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对这件事进行了生动的记载:

赤军由湖南转入贵州,此时确缴获不少。侯之担部至少一师人被缴械,并连失黎平、黄平、镇远三府城,尤其镇远为通湘西之商业重镇,赤军将各城市所存布匹购买一空。连战连进,此时赤军士气极旺,服装整洁。部队中都穿上了新军装。在湘南之疲劳状态,已一扫而空矣。

当我等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

正询问间,赤军领袖毛泽东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aozedong/202211107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