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白崇禧历史评价_白崇禧资料简介_白崇禧生平事迹传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2日 阅读:167 评论:0

白崇禧,字剑生、健生,1893年3月14日(清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生,回族,广西桂林人。父亲白志书在苏桥圩开永泰林商铺经营粮、油等。白崇禧五岁入塾,勤奋苦读,颇得塾师李任仁青睐,勉以天下为己任。十岁转入会仙小学;十四岁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与李宗仁、黄绍竑同学,未及数月,因染疟疾停学,后改入省立初级师范。辛亥革命爆发,白参加陆军小学组织的北伐学生敢死队北上援鄂。南北停战,白入南京陆军伍生队,半年后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三年后毕业,被选送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第三期步科生,学习两年。

1916年末,白崇禧从保定军校毕业后返回广西,先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后至督军署“模范营”任代理连附,一年后升为上尉连长。1919年初至左江流域剿匪,力主“剿重于抚”,断然枪决了80名惯匪,使匪势收敛不少。1921年,白升任模范团中校团附兼第一营营长。年底,他在一次战斗中折断左腿,赴广州就医休养一年。这时,黄绍竑被沈鸿英委为旅长,驻防梧州,白任上校团长。白受黄之派遣,谒见孙中山,表达决心追随之意,受孙赞许。白连夜赴梧州与黄策划起义。

1923年7月18日梧州起义成功,建成“讨贼军”,黄为总指挥,白为参谋长。白前往桂平劝说李宗仁共同行动,两支军队乃合并为“定桂讨贼军”,共击南宁取得胜利,众推李为总指挥,黄为副总指挥,白为少将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此后,白与李、黄率部先后扫清了陆荣廷、沈鸿英两部,统一了广西全省;1925年又在粤方配合下,击溃了唐继尧滇军的进犯。是年秋,成立广西督办公署,李宗仁为督办,白为参谋长,黄为行政长。

广西统一后,白崇禧积极推进两广统一,前往广州磋商获得成功。1926年3月,桂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白崇禧任参谋长,黄绍竑为党代表。两广筹谋北伐,白受蒋介石之命赴湘,说动唐生智归附。北伐战启,白被蒋擢升为总司令部行营中将参谋长,亲临前线指挥战事。在攻占南昌、九江之役任追击司令官,大破孙传芳军;继又兼任东路军前敌指挥官,率部由赣入浙,攻克杭州后继续挥师北进。

白崇禧虽然十分敬仰孙中山,但对三民主义并不理解,对“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尤多怀疑,以后与蒋介石相处甚密,更受其影响而反对共产党和工农运动。其时,蒋介石蓄谋发动“清党”反共事变,于1927年4月2日向白表示“清党”决心;白亦对蒋表示,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尤其对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着实忍耐不住剿共的决心”[1]。8日,白派兵查封了总司令部政治部,逮捕十九名政工人员;9日,以戒严司令身份宣布上海戒严;接着,授意杜月笙等人以“上海工界联合会”和“中华共进会”名义,武装青红帮流氓冒充工人,于12日袭击工人纠察队,制造“内讧”假象,而白立即派出军队以调解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械。13日,十万工人向白请愿,第二师用机关枪扫射,当场死百余人。

白崇禧为蒋介石“清党”反共效力甚勤,但并没有得到蒋的重赏,颇为悻悻。其时蒋受到武汉方面的声讨,败走的孙传芳军在奉张支持下又图大举南下,白乃与李宗仁等联手乘势逼蒋下野,意欲握柄中枢。但白与李缺乏基础和实力,指挥不了全局,汉方汪精卫等人和沪方西山会议派均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此时孙传芳又乘机渡江南犯,形势危急。白与李急调各军反攻,终于取得龙潭大捷。之后虽然桂系与西山会议派合作在特别委员会中得手,白一时颇为得意,但毕竟敌不过蒋介石的固有势力和纵横捭阖的手段。1928年初,蒋复职重新掌握党政军大权后,联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共同进行讨伐奉张的二次北伐,白崇禧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率领桂军北上,进驻津东。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号召“裁兵”、“编遣”,白崇禧想拥兵自重,表示愿率所部十万屯甘肃青海“殖边”,“为推行兵工政策作示范”[2],与蒋发生龃龉。1929年2月桂系驱走鲁涤平,夺取湖南地盘,蒋介石策动唐生智北上,抓回一年前被白崇禧收编的三个军;蒋并布置特务拘白,白化装逃逸,经香港回广西。嗣后桂系在蒋介石的讨伐下全军覆没,白与李宗仁亡命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暂避。不久,白与李回到广西召集旧部,与张发奎联合反蒋,但攻粤失利。1930年5月,白与李策应冯、阎反蒋,率军北上,次第攻占衡阳、长沙、岳阳,直指武汉。此时粤军在衡阳袭击桂军后续队伍,白与李只得回师南下,结果被蒋军歼灭大部。白沮丧之余,仍强硬表示:“广西人是不会投降的!”[3]竭力劝阻黄绍竑离桂投蒋。接着他率领精兵轻装翻越崇山峻岭,直插南宁,击败并逐走了围城三个多月的滇军,使桂军有了立足之地。

1931年5月,反蒋各派系在广州组成“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李宗仁、白崇禧与陈济棠释嫌修好合作反蒋。半年后,“非常会议”凭借胡汉民的威望,组成“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形成西南半割据局面,广西得以偏安一隅达五年之久。白崇禧协同李宗仁精心治理广西,以恢复元气,为今后之发展建立基地。由于李宗仁大多时间住在广州协调与广东的关系,省内事务多委诸于白。白仿效春秋战国管仲相齐“作内政以寄军令”、“寓兵于农”等做法,依靠民团来建立和强化全省基层政权,贯彻实施其励精图治的政策。他首创自卫、自治、自给(“三自”),寓兵于民团、寓将于学校、寓征于募集(“三寓”),实行“三位一体”的“一人三长制”——村(街)长兼任民团后备队队长和国民基础学校校长,乡(镇)长兼任民团后备队大队长和中心学校校长。他在全省实行军事化,进行意志、力量、物资的高度集中和统一;还规定公职人员一律穿粗布灰色制服,男子一律不准蓄发,自己亲作表率,大力革除旧习。当时舆论称赞广西“政风朴实、简洁,政令贯彻乡村,干部朝气蓬勃,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4]

1936年5月,蒋介石借胡汉民病逝之机,提出取消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委会,李宗仁、白崇禧和陈济棠乃打起“抗日救国”旗号反蒋。蒋介石一面调兵准备作战,一面派人收买陈济棠部下。结果粤方空军四十八架飞机飞赴南京投蒋,军长余汉谋亦通电拥蒋。陈济棠难以为继,离粤出走。蒋即下令白崇禧“立刻出洋考察”、李宗仁调南京任职。白与李宗仁商讨对策,准备拼死一战。后经各方人士调停,双方罢兵息争,使这次“两广事变”终于和平解决。白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广西绥靖副主任、第五路军副总指挥,继续辅佐李宗仁治桂。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白崇禧与李宗仁当即发出“请缨抗日”通电。蒋介石8月2日电召李、白共商抗日大计。白不加犹豫,4日即飞南京,旋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1938年1月兼军训部部长。他在制定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以及许多重大战役的决策上,都有重要建言,受到蒋的高度重视。在战略防御阶段,他主张:“在战略上实行‘消耗持久战’方针的同时,在战术上应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5]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他强调“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还撰写《游击战纲要》分发各战区及军校。他在许多重大战役中,亲临前线和阵地,具体协助指挥作战。1938年11月,他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三、四、七、九诸战区军事。在昆仑关战役中,亲自指挥机械化部队和广西军队奋战日本侵略军,取得重大胜利。1944年11月,白兼中国海军整建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6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蒋介石对抗战前曾多年反对过自己的白崇禧戒备甚深,并不赋予军事实权。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改制,白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但蒋同时任命陈诚为参谋总长,掌握统率陆海空军实权,而国防部长只是“审定参谋总长所提关于国防需要之军事预算及人员物资之计划”,不能决定任何问题。白受到戏弄,十分恼恨。他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也曾有过一些建言,但蒋刚愎自用,不予重视,白乃作壁上观。1948年3月,蒋召开“行宪国大”,除自任总统外,副总统人选属意孙科;但李宗仁决意参加副总统竞选,白联络桂系力量,积极为李出谋划策,与蒋介石等人斗智斗勇。在面对蒋之强大压力时,白建议李以退为进,以“弃选”置蒋于被动,进而反守为攻,终于使李赢得竞选的胜利。

李宗仁当上了副总统后,白崇禧被蒋介石调离南京,任华中“剿匪”总司令。1948年11月,淮海决战展开,蒋要白派兵东来增援,遭拒。嗣后白看到美国不想再支持蒋介石,蒋已难以为继,想以桂系取而代之,乃发动“和平运动”逼蒋交权。他对同僚说:“老蒋的老本丢得差不多了,我们要老蒋下野,德公(指李宗仁,字德邻)上台,和共产党谈和,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让共产党去搞,长江以南由我们来搞。”[6]他于12月24日、30日连发“亥敬电”、“亥全电”,提出“和平”主张,逼蒋早日引退。他还请黄绍竑去港找“民革”主席李济深,以此压蒋。1949年1月20日,他在武汉召集桂系要员商议,准备以“呼吁和平”为旗帜,立即与蒋决裂。次日蒋宣布下野,白劝李宗仁:“要做就做真皇帝,切不要做假皇帝!”[7]

白崇禧一心想与中国共产党“划江分治”,让李宗仁和他来统占长江以南半壁河山,所以在李宗仁大造“和谈”声势之时,他整军经武,扩充兵源,竭力加强长江防务;同时四处联络各方,还想分化拉拢蒋介石的部属。中共的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打碎了他的美梦,他声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说:“以后谁再言和,给我抓起来!”[8]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白守不住武汉防线,但他还想凭借手中三十万兵力,依托广西,在西南再圆其梦;蒋介石也拉拢白,在重庆表示了“合作”之意。但是解放军大举南进,势如破竹,白崇禧的几支精锐部队在撤逃中大都被围歼,只有少数遁入越南。白黯然神伤,撤往台湾,后被蒋介石任命为“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因心脏病在台去世。

[1]白崇禧:《十六年清党运动的回顾》,国民党广西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印。
[2]《白之精兵主义》,《新广西旬刊》第19期。
[3]黄绍竑:《我离开桂系集团的原因和结果》,莫乃群主编:《新桂系纪实》上册(《广西文史资料》第29辑),广西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1990年版。
[4]《全国瞩目的新广西》,上海《新社会半月刊》,1934年4月。
[5]贾廷诗等访问:《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上册,第350页,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1984年版。
[6]李任仁:《国民党崩溃前夕的和谈内幕》,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1982年重印本。
[7]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下册,广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0年版,第930页。
[8]李任仁:《国民党崩溃前夕的和谈内幕》,《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minguorenwu/202212402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