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司马懿

司马懿传记:《一、世子之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31日 阅读:160 评论:0

一、世子之争

曹操共有25个儿子。长子是曹昂,刘夫人所生。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没有生育,曹操就将曹昂过继给丁夫人,曹昂便成了曹操嫡长子。

建安二年(197),曹昂跟随曹操征张绣时在宛城战死。丁夫人视曹昂为己出,曹昂的死让她备受打击,整天精神恍惚,号哭不止。丁夫人无止无休的哭闹,对曹操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精神折磨。曹操实在忍受不了,就休掉了丁夫人,将丁夫人遣送回娘家。不久,立卞夫人为正室。卞夫人所生四子即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就成了曹操嫡子。

在专制时代,按照宗法制度,立嫡以长是通常的做法。曹丕作为嫡长子,是最有希望成为继承人的。但曹操是一个锐意革新的人,他似乎不在乎以往的规矩,不然的话,早就应该明确曹丕继承人地位的。从后来的事实可以看出,曹操对继承人的考虑非常慎重,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做出明确的决定。

从已有的史实可以看出,曹操首先看中的是庶出的曹冲。曹冲绝顶聪明,又很仁慈,长得也可人。可是,曹冲13岁就病死了。曹操异常悲痛。曹丕前去劝慰,曹操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曹丕后来当了皇帝,他也说过:“家兄(指曹昂)孝廉,自其分也(意谓接班是其本分,可惜早薨),若使仓舒(曹冲字)在,我亦无天下。”

曹冲死后,曹操就将继承人锁定在曹丕、曹植两人身上。

曹丕,字子桓,中平四年(187)冬生于谯县。在曹操的刻意培养下,5岁学击剑、骑马,8岁就能骑射,同时兼习诗文。稍长,又熟读古今经传及诸子百家,是一个文武兼长的人物。因为是嫡长子,曹操对他特别关爱。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封诸子为侯,曹丕虽没有封侯,但被任命为副丞相,在名分上仅次于曹操,这应该是立嗣的信号。

第六章太子红人但是,直到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做魏王时,曹操仍没有明确立嗣。曹操迟迟不立曹丕,并不是因为曹丕有什么过错,而是想让曹丕接受更多的考验,同时,也为自己留下可供选择的余地。

这期间,曹植作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凸显出来了。

曹植,字子建,小曹丕5岁。其人才思敏捷,才华过人。后来的谢灵运说:“天下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十几岁就能背诵《诗经》《论语》及辞赋数十万言。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竟不敢相信出自他本人手笔。

曹植不仅有文采,知识面也很宽广。对古今人物优劣、为政得失都能指画了了,对治军用兵也多有研究,同时代的邯郸淳称他为“天人”。

曹植的抱负也很宏大,他并不以文章为能事,志在“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在性格方面,为人谦和,不尚华丽,爽朗豪迈,言议风发,有如其父,因而受到曹操钟爱。

正因为曹操在立嗣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迁延日久,这就给曹丕、曹植兄弟争夺继承权留下了空间。

曹丕、曹植各有心腹。曹丕作为嫡长子,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很多。其中就有司马懿、吴质、朱铄、陈群等人,此四人号称“太子四友”。

曹植因为才华出众,又谦逊随和,所以,身边也有一帮能人,其中著名的有杨修、丁仪、丁廙,此外,还有司马懿三弟,时为曹植文学掾的司马孚。

杨修,字德祖,出自世代簪缨之家,是原太尉杨彪之子。生于熹平四年(175),大曹植17岁,他与曹植以才情相交;丁仪,字正礼,其人才干非凡,但长相丑陋,一只眼大,一只眼小。曹操原准备将一个女儿嫁给他的,但遭到曹丕的反对。丁仪因此怀恨在心,而与其弟丁廙厚结曹植。

在曹丕与曹植夺嫡斗争开始之前,双方互有交集,彼此关系尚好。夺嫡斗争开始之后,双方出现分化,争斗十分激烈。

曹操对二子之间的争斗有所觉察,他必须将立储之事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为慎重起见,曹操秘密征求了一些大臣的意见。

崔琰、毛玠等都从立嫡以长的立场出发支持曹丕。

本来,曹操是以密信的形式征求意见的,所以,众官员都密封作答,只有崔琰一人露板而答(不封信封):

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大家猜想崔琰很可能支持曹植,不意崔琰却支持曹丕。

曹操对崔琰露板而答的做法内心并不一定认同。曹操之所以以密信的形式征求意见,就是不想让消息外露,以减少或避免儿子及大臣之间的争斗,可崔琰偏偏将消息外露了。

崔琰这样做意在显示自己公正无私,但刻意这样做并不明智。

崔琰其人身材高大,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声音洪亮,很有威严,并且刚毅正直。曹操平时对他敬畏三分,曾称崔琰“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也”。

但是,“水至清则无鱼”,太过刚直的崔琰后来被人诬告,曹操接到告密后将崔琰抓起来,罚做苦工。崔琰不屈,后被曹操赐死。

毛玠密函中说:

今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毛玠虽然客气地说废立大事不是像他这样的人所当知情和参与的,但前面已经举出了袁绍的教训,其用意是十分清楚的。

曹操还特地当面征求过贾诩的意见。

贾诩为人机智多谋,但因不是曹操旧部,所以行事谨慎。曹操询问他时,他沉默不语。曹操生气地说:跟你说话,你却不吭声,为什么?

贾诩慢条斯理地说:刚才正在想一件事,所以没有来得及回答。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刘表父子!

曹操会意而大笑。贾诩表面上什么也没有说,但实际上就是要曹操吸取袁绍、刘表的教训,不要重蹈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的覆辙。

贾诩的话相当有分量,促使曹操定下了决心。曹丕念念不忘贾诩之恩,继任魏王后,任贾诩为太尉,位在百官之上。

曹丕身为嫡长子,有特殊的优势,他本人行事相较曹植要圆融一些,因而得到上下欢心。而曹植,书生气较重,缺乏心机,行事率直,甚至有些任性而为,在立嗣的关键时期犯了几次重大错误。

一次,曹植趁曹操不在,私自乘车在帝王专用驰道上奔驰,并打开王宫司马门,一直驰到金门。这是曹操不能容忍的。曹操在盛怒之下斩杀了守护宫门的司马令,还为此专门下发了一道《临淄侯曹植犯禁令》:

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字里行间对曹植流露出极度的失望。

曹操因此加强了对儿子们的管束。他重申诸侯科禁,并给各诸侯长史(诸侯府总管)及军中相关人员下了一道手令:你们知道我外出总带着诸侯(封侯的儿子)同行的用意吗?自曹植私开司马门,我就不再相信诸侯了。恐怕我一外出,他们又要私自乱跑,所以才带着他们,以便严加管束。不能让人觉得我总把谁当成心腹啊。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月,曹操终于下了《立太子令》:

告子文,汝等悉为侯,而子桓独不封,而为五官中郎将,此为太子可知矣。

这道令实际上是写给曹彰(子文)的信。曹操说立五官中郎将就是立太子的信号,可能有些勉强。不然的话,为什么他还为此伤透脑筋,到处私下征求意见,以致子桓、子建势同水火?

显然,曹操写此信是为迟迟不立太子辩护,也是刻意对曹丕进行精神抚慰。当然,曹操着重对曹彰讲明立曹丕为太子,是有深刻用意的。曹彰是武将,手握重兵,并且跟曹植感情更好,曹操的目的是遏制曹彰的野心,让他将来尽心辅佐曹丕,以保持政权的稳定。

曹植的命运从此发生逆转,他开始饮酒不辍,自暴自弃。曹操不愿意看到爱子就这么沉沦下去,做了一些安抚工作,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加上此前所封共一万户。

建安二十四年(219)夏,关羽猛攻襄樊,前方战事吃紧,曹操特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率军增援襄樊。曹植居然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曹操大为震怒,对曹植彻底失望。

曹植的心腹也受到拖累。曹操在临死前三个月以泄露言教的罪名将杨修诛杀。

丁仪、丁廙兄弟在曹丕登基不久也做了曹丕刀下之鬼。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imayi/202212310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