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法国

戴高乐是如何带领法国从屈辱走向强大的?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阅读:327 评论: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兰西的土地上一片凋零、百废待兴,战后重建的任务十分紧迫。1945年10月,法国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成立了以戴高乐为首的联合政府。戴高乐本人并不喜欢效率低下的议会制度,他希望加强总统权力以高效地完成重建工作,但遭到了法共、人民共和党、社会党这议会中三大党团的联合反对。眼看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施展,戴高乐在1946年1月愤然辞职,回到乡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戴高乐下台以后,三大党之间经过漫长的斗争,最终在1947年1月通过了新宪法,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成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殖民地为“自由法国”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殖民地人民也在战后迫切地要求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因此,法国政府在战后宣布将法兰西殖民帝国改组为法兰西联邦,在名义上提高了殖民地国家的地位。但经历了反法西斯战争洗礼的殖民地人民对法国的小恩小惠并不满足,他们强烈要求实现真正的独立。面对不断激化的矛盾,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政府不顾战后国力衰落的实际情况,也无视国际上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浪潮,顽固维护自己的殖民利益,先后发动了几次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越南,是法国在亚洲的传统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这里被日军占领。面对法西斯侵略者,越南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并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战争结束后,法国在1946年以战胜国的身份重新占领越南。挟“二战”胜利之余威,法国政府无视越南人民的独立要求,执意恢复殖民统治,最终引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越南战争。

战争初期,法国通过在越南南方扶植傀儡政权来对抗北方的人民武装,企图制造分裂,趁机渔利。但不得人心的傀儡政权难以抵抗人民武装的强大攻势,为支撑战局,法国被迫再三增兵,在1950年的时候,已有12万法军深陷越南的战争泥潭。勒克莱尔、塔西尼等法军名将都先后在越南人民武装面前折戟沉沙。长期的战争还带来了巨额的军费开支,连续几年法军在越南战场的开支都占到了法国年度国家预算的25%到35%,这令正处在经济恢复期的法国渐渐感到不堪重负。

随着战争的拖延,法国上下都开始意识到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则在斗争中愈战愈勇,逐渐从分散的游击战转入了大规模的战略反攻。从1954年3月开始,越军名将武元甲指挥大批军队,将万余名法军包围在奠边府地区。越军以猛烈的炮火切断了一切陆上、空中交通,使困守奠边府的法军成为一支得不到任何补给和支援的孤军。经过近两个月的包围,奠边府法军最终在5月7日全部放下武器投降,越南人民的反法战争取得了光辉的胜利。截至法军全部撤出越南,法国在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中付出了20余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

奠边府战役中被俘的法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越南战争结束后不久,阿尔及利亚又发生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人民起义。不同于越南等一般殖民地,阿尔及利亚与法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就对这片富庶的北非土地发动了侵略。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大多数法国人在心中将阿尔及利亚当成法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及利亚是“自由法国”的主要基地,为法国的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即便面对如此功勋卓著的功臣,“自由法国”仍拒绝给予它自由。1945年5月8日,就在欧洲战场胜利的当天,法军以一场造成5万人罹难的血腥屠杀作为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对独立的渴求的答复。

既然不能寄希望于殖民者的“施舍”,那么便只能靠自己去争取自由了!“二战”结束后不久,阿尔及利亚的爱国人士就秘密组成了民族解放阵线,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最终在1954年11月1日子夜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人民起义。起义的浪潮很快就席卷全国,法国政府被迫一再增兵北非,截至1956年已有40余万殖民军在阿尔及利亚参与镇压。为破坏起义,法国政府还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以卑劣的手段逮捕了前往国外争取援助的阿尔及利亚领导人。殖民者机关算尽,但仍无法将起义镇压。面对阿尔及利亚如火如荼的反抗之火,法国希望能找到新的突破口来挽救败局。

机会很快就来了。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由此引发了埃及与法英两国之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埃及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埃及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建立起独立的共和国。法国也在埃及有着巨大的殖民利益:高达4500亿法郎的投资和苏伊士运货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权。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两个老牌的殖民帝国走到了一起。法英在8月间就成立了联合指挥部,并联合了埃及的宿敌以色列,积极准备入侵埃及的军事行动。

10月底,以以色列发动攻击为先导,法英两国悍然对埃及发动了侵略。埃及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苏伊士运河更是连通东西的重要战略通道,法英两国在此大动干戈,不能不触动美苏这两个超级大国敏感的神经。11月初,苏联向两国发出最后通牒,声称两国若不停止行动苏联将进行武力干涉。美国出于称霸全球的野心,也不希望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落入两国手中。面对埃及人民的英勇抵抗和两个超级大国的干涉,法英不得不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法国在北非的影响力不仅没能得到加强,反而在入侵埃及失败后进一步遭到削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失败以后,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所面临的危机进一步发酵,并最终撼动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统治。法国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接连失误使军队深为不满,而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阿尔及利亚危机的尝试更令军中的殖民主义分子十分愤怒。1957年5月,爆发了“五月危机”,叛军占领了阿尔及利亚首府阿尔及尔的总督府大楼,成立了以伞兵部队司令马絮为首的法国救国委员会,要求“一位能主持全国大局的人出来组成一个可使阿尔及利亚公众舆论安心的救国政府”。这给戴高乐的东山再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叛乱爆发的第二天,马絮毫不掩饰地指出这个能主持大局的人就是戴高乐将军,呼吁由戴高乐来组成新的法国政府。面对叛军向法国本土进军的威胁,第四共和国政府被迫重新起用戴高乐,6月初,戴高乐就任政府总理。

戴高乐上台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修改令他极为不满的第四共和国宪法,削弱议会的力量,扩大行政权力,将法国从一个议会制共和国转变成总统制共和国。在阿尔及利亚危机的压力下,修宪工作进展迅速,在1958年下半年就制定完成并通过公民投票。1959年1月8日,戴高乐正式前往爱丽舍宫就职,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既然是在阿尔及利亚危机中上台,戴高乐在掌权后自然要致力于解决这一危机。在1958年6月就任总理后不久,戴高乐就前往阿尔及利亚视察,公开对阿尔及利亚民众表示“我理解你们!”10月,他又提出了著名的“君士坦丁计划”,承诺将推行广泛的经济改革,试图以此来瓦解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斗志。可阿尔及利亚人民并不领殖民者的“人情”,反抗斗争依旧如火如荼,于是戴高乐再次加强军事行动,但仍无法将起义彻底镇压下去。怀柔政策和铁腕手段都难以奏效,戴高乐只能重新坐回谈判桌前。1959年6月,戴高乐向阿尔及利亚代表提出三种解决方案:第一,成为法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作为自治共和国留在法兰西联邦内;第三,与法国彻底分离而独立。

驻阿叛乱分子修建的街垒

戴高乐对阿尔及利亚做出让步的行为再次遭到了军队中狂热殖民主义分子的抵制。他们再次在北非发动叛乱,并在法国本土建立了“秘密军”组织,频繁开展暗杀等破坏活动,连戴高乐本人都险些遇难。但和平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尽快结束这场耗资甚巨的殖民战争的前景得到了法国舆论的广泛认可,在法国民众的支持下,戴高乐政府很快就粉碎了殖民主义者的叛乱,并与阿尔及利亚代表开始了正式的谈判。1962年3月,法阿双方签署了《埃维昂协定》,随后在4月和7月间双方民众就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分别在两地进行了全民公投,均以高票通过。在经受法国殖民统治132年后,这个北非国家终于实现了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过越南、苏伊士运河、阿尔及利亚三次失败的侵略战争,法国在战前伸向世界的殖民黑手一一收回,结束了并不光彩的殖民历史。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殖民地接二连三丧失难免会对法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造成不利影响,但这个曾在反法西斯旗帜下为自由而战的国家在战后已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干涉其他国家的自由。卸下了殖民主义的沉重包袱,浴火重生的法兰西也可以轻装出发,以现代民族国家的立场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面对“二战”后逐渐显现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展望日益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法兰西将采取更加积极稳健的姿态,以大国的身份重返国际舞台。

标签: 戴高乐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faguo/20221012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