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沧海横流 与潮共舞——浙江海宁马桥街道原党委书记 沈顺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阅读:170 评论:0

沧海横流 与潮共舞

——浙江海宁马桥街道原党委书记 沈顺年

浙江海宁不仅孕育了“海宁潮”这一世界自然奇观,还拥有“中国皮革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经编名城”等诸多桂冠。经编是海宁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说到经编,就不得不说马桥,说起马桥,就不得不说沈顺年。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在改革开放后的民营经济浪潮中,让海宁经编产业后来居上,从小到大、从乡镇工业园到省级开发区,并一举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经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代表了中国经编制造的最高水平——马桥经编业发展速度之快,层次之高,被纺织界同行惊叹为“马桥奇迹”。

沈顺年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马桥,曾经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江南小镇,面积不到4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万。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里还是一个以种桑养蚕为主业的农业镇,与周边一大批风起云涌的经济强镇相比,当时的马桥镇(现称马桥街道)并不显眼。在马桥人四顾茫然之际,镇上来了位30多岁的年轻镇长,正是他的到来,让马桥镇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顺年1992年起担任马桥镇镇长,民生工作自古以来就是最考验基层官员的一块试金石,沈顺年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也超乎想象,但他从没有退缩,也从不在乎个人得失,他常常用一句名言告诫自己:心在人民,不分事大事小;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沈顺年在蛰伏中努力完善着自己,锻炼自己多方面的才干——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1997年,沈顺年上任马桥镇党委书记,他感觉马桥镇的经济亟须提振。于是,一上任的他就确定了“马桥经济要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体”的发展路线,但具体以何种产业为先导呢?为了确定发展方向,沈顺年带着领导班子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披星戴月地开会研讨,脚板磨起了泡,头发掉了不少,但为了给马桥争一口气,值!

“眼光是要靠跑出来的。那时候跑得最多的就是各大科研院校,通过与众多专家教授的接触,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中国经编产业新一轮发展高潮即将到来。如果能在高潮到来之前,占据有利位置,取得发展先机,必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我们相信投资者也看到了这一点。”经过上百次的走访,数十次的头脑风暴,沈顺年总结道: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坚持“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发展方向。

他从马桥乡镇企业“锦达经编”的发展中得到启示。20世纪80年代,经编刚开始由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加速转移,而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海宁经编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行业虽小,但科技含量高;从业企业虽少,但竞争对手也少;投资虽大,但利润丰厚。加上一批有技术、懂市场的行业精英在此时已经具备相当高涨的创业热情,如果马桥能抓住机会,将填补中国纺织业的一块空白。他和班子成员一致决定将经编行业作为发展马桥经济的突破口——只要突破一个,就能带动一片!沈顺年如同一个开疆拓土的闯将,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

“专业才能做大,特色才有生命力。”这是上任初期沈顺年对马桥经编的看法。谁都知道走特走专是出路,但当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行业基础,又给沈顺年出了道难题:经编行业投入大,小企业做不了,挡死了一批落后企业。正所谓“一脉不和,周身不适。”不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马桥经编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事关成败之际,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沈顺年脑海中逐渐成形。

只有不快的斧 没有劈不开的柴

马桥应该建立一个专门从事经编生产的工业园。经过几番“思考、推翻、再思考”的辨证推演之后,沈顺年得出了这道难题的答案——变“水到渠成”为“挖渠引水”,当时这在他人眼里无异于天方夜谭。

每个人都为沈顺年的想法捏了一把汗,怀疑与争议也纷至沓来。“海宁人骨子里都有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创业价值观,要把大家积聚起来发展似乎是不可能的,大企业担心会造成同质化竞争,对企业发展不利,有的同志当时也担心这么做没有吸引力。”但沈顺年不断为自己打气,马桥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要敢于做别人没做过的事!马桥经济要突破就要打破传统观念上的条条框框,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零敲碎打的做法,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沈顺年执着的个性终于换来瓜熟蒂落: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挂牌成立,这是浙江省级百家特色工业园区中唯一一个经编针织工业园。在园区成立之初,以沈顺年为首的园区管委会领导层就提出了“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中国经编之都’”的宏伟战略目标,并邀请相关专家制定了园区二十年发展规划。至此,沈顺年带领马桥经编迈过了康庄大道前的第一道坎。

众志成城 泰山可移

建园区难,让企业进园区更难,怀疑的气氛依然弥漫。为了增强企业入园的信心,沈顺年率领产业园区团队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路面硬化、路边绿化、路上亮化……园区配套建设稳步完成。在制度创新上,沈顺年也想尽了办法。只要投资者一入园,他就带领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投资者办理项目报批、验资、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统一协调公安、工商、财政、土管、城建、电信、供电等有关职能部门,并在报关、财务管理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支持。

此外,沈顺年还提出了“高起点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建园、高科技助推”的“四高”开发理念,力争让经编园一起步就站在行业的制高点。“对于有眼光和气魄的投资者而言,政策优惠已不是关键,”沈顺年认为,“园区的发展关键是要寻求产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合理互动,通过产业集聚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沈顺年的实干精神和雷厉作风,尤其是他高屋建瓴的“四高”理念,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高度认同。短短几年间,经编园区就已壮大规模,被国外机械制造商赞誉为“世界上高档次经编机最密集的地方”。

自2000年建园伊始,经编园的发展虽艰辛但成绩斐然:园区企业经编的运动服面料,穿在了美国NBA队员身上;多轴向玻璃纤维织物,成为全球最大风力发电机生产商西班牙歌美飒公司的主供应商;第26届奥运会的一半会旗均采用了园区开发生产的高档经编布;还有部分产品被用于青藏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鉴于马桥人创造的这个令人瞠目的“马桥奇迹”,马桥镇在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2005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落户经编园区,从而真正确立了马桥经编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

人谋可以夺天算 好事尽从难处得

在马桥,人人都知道沈顺年是个工作狂,为了探讨一个问题,经常要开会到半夜,这已成为他十年来的日常生活。有一年,他到海南开会,感到身体不适,靠吃药缓解心脏压力。当天正值业内某专家七十大寿,大家在祝酒后纷纷告退,他却一直陪到散场为止。接着又去拜访其他专家,直到半夜还在跟人谈经编。长此以往,沈顺年与国内众多经编方面的专家都成为好友。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的教授都成了马桥经编企业的座上宾。正因为广聚人脉,马桥才成为经编业的“硅谷”。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沈顺年经常告诫企业,不能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123456”发展战略——围绕打造世界经编之都的一个目标;实施区域品牌和自主创新两个工程;强化经编立园、科技兴园和人才强园三大战略;抓好建设产业促进中心、创办经编专业学校、举办全国性的经编服装设计大赛、进行园区扩容四项工作;推进加快培训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人才劳动力市场、物流贸易中心五大平台的建设;打造魅力园区、和谐园区、创新园区、平安园区、实力园区、品牌园区六大园区。

“马桥经编能够红几年?”“再过10年、20年,马桥还能保持繁荣吗?”带着这样的疑问,马桥经编在沈顺年的大旗挥舞下,掀起了以“自主创新”和“区域品牌”为切入点的第二次发展浪潮。未来的产业规划早已在沈顺年头脑中推演了无数遍,为了达成让“中国经编之都”成为“世界经编之都”的宏大理想,他提出了“五年一阶段、经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个五年做产业集聚,量越大越好;第二个五年做产业链延伸;第三个五年围绕自主创新、品牌创建和转型升级——如此清晰的思路再次为马桥经编照亮了前程。

稳中求生存,动中求发展。沈顺年说:“做园区10年来,我最大的感触是不仅要考虑到今天、明天,还要考虑到后天,没有前瞻性的考虑,就不可能有领先一步的发展。假如我们不创新,满足现状或者故步自封,我们今天的优势就可能在明天变成劣势,在后天变成淘汰之势。”

更严峻的考验出现在2008年,金融风暴如狂风巨浪席卷全球。早在2007年,沈顺年和园区领导就将“转型升级”提上日程,“一要保活命,二要保生命”,并提出“主题先行式”的发展思路——2008年以“科技、品牌、创新”为主题,2009年又以“信心、提升和发展”为主题。未雨绸缪的工作收效非常明显,当金融风暴渐渐散去之时,马桥经编各项指标都完成得很好,工业总产值达到150多亿元,效益还是近几年来最好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8%,就仿佛没有经历危机一样。

退休而不休 心系经编梦

2011年秋天,沈顺年从马桥街道党委书记、园区管委会主任、园区开发公司董事长的岗位上退休,但并没有脱离经编产业,他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浙江省中纺经编研究院等担任相关职务,继续服务于经编产业的发展,直到2013年8月,他的双眼突发病变,后来发展到只能模模糊糊看清一掌远处的情景,导致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此后他还是在持续地关注着马桥和经编的发展。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在2017年总结表彰暨2018年改革提质发展大会上,已经身患眼疾几近半瞎的沈顺年获了一个特殊的奖:终身成就奖。饮水不忘挖井人,沈顺年不忘初心、奋斗一生,而地方百姓也同样牢记着这个朴实的、为人耿直的好干部曾经付出的一点一滴。

2018年10月,沈顺年获评“改革开放四十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11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亲自到他家表达了纺织业界的慰问,肯定了沈顺年为推动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曾有一位主持人问:你花了10年时间培育了“中国经编之都”,如果把同样的时间花在经营自己的企业上,以你的才能和人脉也会有不错的成果,支持你一直如此投入的信念是什么?沈顺年的回答很诚恳:“我当初也是无意地走上了这条道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成就感已经足以支持我继续坚持下去。我一直在乡镇工作,马桥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乡镇,能够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在一件事上,并做成这件事,这也是我人生的最大成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gaigerenwu/2022101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