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筏时代的船舶是什么?
船舶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船舶的发展历史也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4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1956年,中国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就说明舟筏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石器时代。
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这就是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的踪迹也遍布于全世界,至今在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仍以独木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者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漂行。筏较独木舟吃水浅,航行平稳,而且取材方便,制造简易。在中国东南山区溪流中,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迄今仍然相当普遍。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舟筏时代的船舶是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的,所用的工具就是桨、篙和橹。桨一般不会受到水域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古罗马的划桨船,用奴隶划桨,一只船桨数多至数十根甚至百余根。篙可以直接触及水底和河岸,使用轻便,主要用于浅水航道。作为比桨更先进的划船工具,橹的效率高而且不占水面,兼具推进和操纵航向的功能,在中国内河木船上被广泛使用。
什么是“走舸”?
三国时代的运兵船称为走舸,也类似于后汉时代的露桡。《三国志·周瑜传》提到:黄盖“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黄盖放船引火后,改乘的就是这些走舸。在正史中,《三国志》不仅是第一个用舸这个字,也是唯一提到走舸这名词的正史。
公元237年,割据幽州辽东郡将近50年的公孙氏拒绝曹睿的召见,击败毋丘俭,正式叛变,改年号绍汉元年;次年公元238年,曹睿派大将军司马懿率兵马4万远征,包围辽东郡首府襄平县。《三国志·公孙渊附传》提到7月时,“霖雨三十余日,辽水暴长,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士兵不安,部将打算撤退到高地,司马懿不准。终于雨停,在投石车部份提到,司马懿军发动总攻击,消灭了公孙氏。另外,《三国志·孙权传》也提到“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按照这次轻船的运量计算起来,也与走舸相类似。
你知道汉武帝时期的“楼船”吗?
汉武帝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国势强盛。为了统一沿海地区,发展近海与远洋的交通贸易,下令加强造船业,并建立强大的水师进行7次巡海航行。
据书籍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汉代船模研究,汉代已经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战船、货船等。客船中有官船、民船;民船中有舸、(舟扁)、艇、扁舟、轻舟(舟令)舟、舫舟等。战船中有弋船、桥船、艨艟、斗舰、楼船等。汉代造船的数量很多。当时所造的船是以长度“丈”来计算的,有些大商人有船达到一千丈。
从考古发掘中也能知道汉代造船业的发达和造船技术的先进。1973~1974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上西汉墓中出土了木质船模,该木质船模长71厘米,中部最宽处为10﹒5厘米,头部较窄,尾部稍宽,底部平坦呈梭形,两端呈流线型上翘。此外,与船模同时出土的木简中有记载舟船的资料。
1951~1952年,在长沙发掘的西汉203号汉墓中也发现一只船模,这只船模两头小,中间大,船形狭长,有16支划浆,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说明这种船已采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钉接技术了。
1955年,在广州郊外的东汉墓(木郭)中出土了一只陶制船模,船分前、中、后三舱,舱上都有盖顶,船首两旁有浆架3根,船舱有横架梁橹8根,船的两侧设有撑篙用的边走道,有舵锚。是一只有部分甲板的中型内河客货船。
到了汉代,我国造船技术已经成熟,有船尾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而“楼船”是最能说明汉代造船技术高超的。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比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楼船”。船上起高楼所以叫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的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楼船高十余丈,分三楼层,“楼船”上设备齐全,已使用纤绳、橹、帆、楫等。楼船的四周还插满战旗,威武雄壮。
汉武帝从其强大的水师完成了对东瓯(今浙江省东南部)、闽越(福建部分地区)、南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巩固了海疆,为东南与南方沿海航路的畅通打下了基础,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还曾于公元前110年,公元前109年,公元前106年,公元前105年,公元前102年,公元前94年,公元前89年7次巡海。
帆船的起源是什么?
据记载,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时就已有了帆船。中国帆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是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中国航海家郑和于15世纪初远航东非,哥伦布于15世纪末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在帆船的发展史中都曾作出重大贡献。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就是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不同地区的帆船各有特色。
帆船是一种起源于居住在海河区域的古代人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中国明代郑和于15世纪初期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现代帆船始于荷兰。1660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长将一条名为“玛丽”的帆船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1662年查理二世举办了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帆船比赛。1720年爱尔兰成立皇家科克帆船俱乐部。1851年英国举行环怀特岛国际帆船赛。1870年美国和英国首次举行横渡大西洋的美洲杯帆船赛。
帆船分稳向板帆艇和龙骨帆艇两类。稳向板帆艇是世界上最普及的帆船。它具有轻快灵活的特征,可在浅水中行驶,奥运会项目中的飞行荷兰人型、荷兰人型、470型、星型、托纳多型等均属此类。龙骨帆艇也称稳向舵艇,虽然它体积大不灵活,只能在深水中行驶,但具有稳定性好,帆力强等优点。奥运会项目中的暴风雨型、索林型等均属此类。
帆船有哪些主要部件及安装事项?
帆船的主要部件有:主桅、主帆、前帆、舵和稳向板。各个部件的安装与装配时,需要注意以下相关问题:
主桅:将桅杆上配件、绳索整理好,同时将船舱内桅座位置清理好。一人进入船舱,把桅脚对准桅座;另一人将桅杆扶正,将桅脚插入桅座,并将桅杆推进桅夹板槽中。一人扶桅,一人将两边侧支索及前支索固定好。
升主帆:将帆杆的一端安装在桅杆上,另一端暂时用升帆索系住。按照规定将主帆缭绳走向在帆杆和主帆滑轨上的主帆滑轮安装好,并稍微收紧主帆缭绳,帆杆位于船中央。如果风大,就必须使船处于顶风位置。将主帆的下边嵌入帆杆槽内,并固定好前下角和后下角。将主帆顶端用活连环结在主帆升帆索上,将前帆边嵌入桅杆槽内,将主帆升起。起帆索应当平行于桅杆往上拉,升帆的同时将帆板条插入帆板条袋中,并应注意桅槽内的前帆边要徐徐上升,以免卡住或脱出。帆升到桅顶限制线,固定好起帆索,并整理好,以免落帆时打结。
升前帆:将前帆下前角钢索固定在船首环上。将前帆缭绳系于前帆下后角上,并从左右舷在侧支索内侧拉入船舷内,穿过前帆操纵滑轮,然后两个绳索头各打一个半结以防滑脱。前帆起帆钢索用活连环连结前帆顶端,然后升起前帆,一人利用拉紧前支索的力量将起帆索拉紧后挂在桅杆底部的紧缩器上,将起帆钢索锁住。
安装舵和稳向板:将舵内侧的舵针装在船尾板的舵钮上,并将舵柄装配好。稳向板插入船中央的稳向槽中(注意应前厚后薄),使其上下升降畅通。调整好操纵稳向板升降的橡筋和绳索。
船舶航行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船舶上一般装有救生圈、急救包、水桶、防水电筒、灭火器、帮浦、锚具(绳)、海图、信号弹、航行灯、通讯器材、望远镜、备用引擎等安全设备。
在航行中,为了安全起见,陆、帆船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航行前要先确定天气、海流、水流、风向、潮汐等影响因素。
(2)航程规划及船艇检查一定要落实。
(3)切勿单独行动。
(4)穿著救生衣及安全索具,以防落水意外。
(5)甲板行走时,应当走在上风侧。
(6)预留救生支持管道。
(7)衡量自己体力的负荷程度。
(8)如果遇难于水上漂流时,不要放弃风帆,以利于救援。
运动帆船比赛对自然条件有哪些要求?
运动帆船在比赛时对自然条件有很高的要求,比如气象和水文、环保以及水上竞赛区域等。
对气象、水文要素的要求
帆船运动是靠风在帆上产生动力推动船前进的。因此帆船运动的最主要条件就是风。对于从事专业帆船运动的人士来说,对气象变化,尤其是风的变化规律有着很深的理解与研究。对比赛举办国在气象预报上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通常比赛期间风力持续达到每秒3米以上时才适于比赛。而风力超过每秒20米时,就要考虑水上安全而停止比赛。另外,在一轮比赛的时间段内,风向摆动超过50度也要从比赛公平的角度考虑放弃比赛。
水流与波浪都是海洋的自然特征,因此,运动员就要利用好涌浪的力量所产生更大的前进力,在计划航线时考虑到水流的影响。但是如果海域内水流过急就会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
因此帆船比赛对气象要素的基本要求是:风、流不能太急、能见度要在1500米以上。
对环保的要求
运动帆船比赛对环保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水质和空气质量方面。帆船运动本身是一项环保型运动,另外运动员在从事这项运动与比赛期间会经常直接接触海水,部分身体长期暴露在阳光与空气之中。因此对赛区水质及空气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
对水上竞赛区域的要求
奥运会帆船比赛需要在开阔得水域上设置4~5个比赛场地。每个场地直径约为1海里。而且这些区域最好接近海岸,水流不宜太急,水深不宜超过30米,不允许有固体漂浮物,以及渔网、渔排等障碍物。在赛前及比赛期间,这些场地区域对民用船及商业船只应当实行封航并由海警在各区域外值守。
帆船靠离码头和海岸应注意哪些问题?
帆船靠离码头和海岸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靠离码头时,要选择码头的下风,帆船迎风与码头成45°角的方位减速靠近,然后用舵和帆调整帆船到顶风或飘帆时与码头接触。风大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碰坏船只,码头上如果有人,最好是让人帮助扶一下。
帆船水上出航和回航就不可避免地要离靠海岸,特别是风浪天气,难度比较大。
海岸出航时亦应要事先观察好风向、水深、水流、有无礁石等情况,然后再选择好出航的位置和航向。迎风出航时,要将升好帆的帆船托入舵及稳向板放好所能允许的水深处。如果有浪,则需要在两个浪之间将船推一下,舵手从船尾上船,收帆使船迎风驶出。横风和顺风出航就相对容易一些。
向海岸回航时,首先要做的仍然是观察好风向、水深及礁石情况,再选择好靠岸位置。迎风靠岸时,可以保持好船速,等到达选择好的位置前使船顶风减速,人员跳入水中将船拉向岸边。顺风靠岸,特别是在风浪天气,千万注意控制好船速和浪的间隙。
你知道地中海的古帆船吗?
一件绘制有最古的帆船的图象的陶器于公元前2000年在埃及出土。陶器所绘制的船,前端突出并向上弯曲,船的前部还有一个小方帆,这种船无法利用旁风,只能顺风行驶。公元前2000~前600年,腓尼基人、克里特岛人和希腊人都先后在地中海上行驶帆船。克里特岛人的帆船两端翘起,单桅悬一方帆,这种船型在地中海应用了几千年之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帆船备有桨,只在进出港口和调度时使用。古希腊帆船干舷高,耐波性好,单桅上挂方帆,船尾两侧有巨大的尾桨,起到舵的作用。船首伸出的桅桁上增加一个便于操纵的小帆。单桅横桁上边还增设三角顶帆。而古罗马时期的帆船又有了新的改进,比如增设前后三角帆,大大改善了船的操纵性能。
你知道北欧和西欧的古帆船吗?
公元9~11世纪,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当属北欧的维京人,维京人的航迹远达格陵兰和北美。他们还用当地出产的橡木造出了航性能良好的帆船。这种帆船长约为30米,宽约6米,首尾形状接近对称,有龙骨和首尾柱。外壳板搭接并用铁钉相连。船上竖单桅,装有支桅索,挂一面方帆,能在横风下行驶。船形瘦削,其耐波性比地中海帆船更加优越。
1492年,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他所乘坐的“圣玛丽亚”号,是一艘三桅帆船,船长28米、排水量约为200吨。1497年,达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从某种程度上,欧洲航海和造船事业的发展也得益于这一系列地理上的重大发现。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的排水量逐渐增大到500~600吨,帆具也日益复杂,三桅船渐趋普遍,帆面不断增大。大桅上增装了顶桅和顶帆,主帆下装了底帆,桅的支索上张了三角帆,船上整个空间都张满了帆,大大提高了航行速度。1800年前后,英国的航海及造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英国及其殖民地拥有的海上帆船多达5000艘,成为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最大的海上强国。
什么是飞剪式帆船?
飞剪式帆船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1833年建造的“安·玛金”号是前期的飞剪式帆船的代表,此船排水量为493吨。飞剪式帆船船型一般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小。
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鸦片贸易。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是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契机。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12~14海里/小时,横越大西洋只需要13天,它的出现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当时作为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
飞剪式帆船的代表主要有以下几种:
美国麦凯型飞剪船“轻骑”号、美国飞剪船“飞云”号、美国飞剪船“海上君王”号、美国飞剪船“詹姆斯·贝恩斯”号、世界上最快的英国飞剪船“塞英披拉”号以及英国飞剪船”短衬衫”号。
什么是真正的飞剪式帆船?
世界上公认为第一艘真正的飞剪式帆船是“虹”号飞剪式帆船。它是由美国船舶设计师约翰·格里菲思于1849年设计,由纽约的司密斯-迪门船厂建造。该船具有飞剪船的标志空心船首。虽然其长宽比例为5,其航速也没有达到以后飞剪船所能达到的惊人的航速。但是“虹”号的建成在世界航运界所引起的轰动却是相当大的,后来许多船舶设计家都仿效它的设计特色。它的诞生无疑是帆船史上一次飞跃式的大发展。
在美国飞剪式帆船发展史上,波士顿船舶设计师和制造家唐纳·麦凯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人物,他曾先后研制了33艘具有高性能的飞剪船。这种高性能的飞剪船有小的干舷,较少的上层建筑,不仅使船舶稳性得到改善,还可以充分发挥帆的作用。船几乎贴着水面航行,长宽比一般大于6:1,其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体,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横向阻力剖面,水线特别优美,甚至在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所以被称为飞剪;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后体逐渐变瘦的有倾度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首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与其他飞剪船相比,这类船更明显的是帆面积很大,一般使用3~4桅全装备帆装,往往用高桅,其高度达船长的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的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三桅飞剪船的前桅距船尾部较远,因此可用稍短的斜杠,帆间干扰较小。可见,帆的横向尺寸已大大超过了船的宽度。
你知道中国古帆船的发展经历吗?
迄今为止,中国帆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坐帆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也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另外,唐代与日本一直有着频繁的文化交往。很早以前,中国的帆船就已经能驶侧向逆风,并且耐波性也比较好。唐贞观年间,从今温州至日本,需要6天时间;之后,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只需3天时间。到了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当时所造的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经配备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船体瘦削,具有良好速航性能和耐波性的宋代海船残骸,船内有12道水密隔壁,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结构坚固,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公元1405~1433年,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七次远航,船迹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并远达非洲东海岸。而郑和所乘的船长44丈,宽18丈,并有12支帆的“宝船”,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
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还有许多道能坚固结构的水密隔壁。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用竹竿加强的“硬篷”。这种平衡纵帆的优点就是:操作灵便,能够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中国帆船都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6世纪以后,中国帆船逐渐被欧洲帆船所超过。
你知道蒸汽机船的发展历程吗?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试图将蒸汽机应用于船上的想法也随之而来。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并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
19世纪上半叶是由帆船向蒸汽机船过渡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船装有全套帆具,蒸汽机只是作为船舶的辅助动力。比如1819年美国人罗杰斯建造的“萨凡纳”号蒸汽机帆船,用了2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在整个航程中只有60小时是使用蒸汽机推进,其余时间仍用风力。在早期,蒸汽机安装在甲板上,驱动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船建成,这艘船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另外,早期蒸汽机是安装在木帆船上的。1850年以后,逐渐使用铁作为造船材料。1880年以后,钢很快代替铁作为造船材料。1876年英国建造的新船只有8%用钢材建造,而到1890年,则只有8%是铁船了。
早期蒸汽机船驱动明轮用的蒸汽机是单缸摇臂式,汽压也很低。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蒸汽大大提高。此时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动力装置。19世纪末,蒸汽机已发展到“四涨式”六汽缸,蒸汽压力又进一步提高,功率也达到1万马力。高压水管锅炉逐渐取代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20世纪初,货船一般是用三涨式蒸汽机作主机,功率约2000马力,航速约10海里/小时,载重量增大到6000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大型远洋客船,以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单机功率达到2万马力。
你知道“大东方”号蒸汽机船吗?
“大东方”号蒸汽机船被认为是造船史上的奇迹,它是由英国人布鲁内尔在1854~1858年建造的。布鲁内尔也是第一个将关于梁的力学理论应用于造船的人。在船体建造上,“大东方”号蒸汽机船首创了纵骨架结构和格栅式双层底结构。双层底向两舷延伸直到载重水线以上,形成了双层船壳。上甲板也用同样结构以增加船体强度。“大东方”号长207米,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的大型船大6倍。船内部用纵横舱壁分隔成22个舱室。船上安装两台蒸汽机,一台驱动直径56英尺(1英尺=30.48厘米)的明轮,另一台驱动直径24英尺的螺旋桨,蒸汽机总功率8300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16海里。船上有6根桅,帆总面积8747平方米。它能载客4000人,装货6000吨。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出现了比它更大的船。尽管在经营方面,“大东方”号是失败的,但在造船理论和技术方面,却为现代钢船开辟了道路。
汽轮机船、柴油机船是什么时间问世的?
1896年,英国人帕森斯将他发明的反作用式汽轮机成功地应用于船上;同年,瑞典人迪拉瓦尔发明了冲击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以后,船用汽轮机不断改进,因为重量轻,功率大,旋转均匀和无往复运动部件等,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至今,某些大功率船仍用汽轮机作为推进动力。1892年,德国人狄塞尔发明压燃式内燃机,即柴油机,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船上。柴油机热效率高、油耗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已超过蒸汽机船。
你知道大型远洋客船吗?
运输船舶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都是客货混装的。英国人丘纳德和伊士梅于1870年创办丘纳德汽船公司和白星汽船公司,并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航线上开辟旅行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豪华客船“海洋”号航行成功。在此之后,各国相继建造大型豪华客船,航行于大西洋航线和东方航线上。19世纪80年代,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也超过20海里/小时的豪华客船。20世纪30年代,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达到高潮,比如说建造在这个时期著名的“玛丽皇后”号、“伊丽莎白皇后”号和“诺曼底”号。它们的载重量都在8万吨以上,主机为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超过30海里/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造大型远洋客船的势头又恢复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因远程喷气式客机的兴起才停止下来。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大大推动了造船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某些保障航行安全的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比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导致了后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签订。
你知道“玛丽皇后号”吗?
1936年5月,原本是英国邮轮的“玛丽皇后号”进行首次航行。该轮全长310米,排水量8﹒1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豪华的邮轮之一。该游艇上有一个酒店、一个复式的早午餐餐厅、多个饭馆、一个举行婚礼的礼堂,还有16个可以举行私人派对的沙龙。它还拥有第一流的客房、商场、电影院、游泳池等,宛若一座城市。英国首相丘吉尔曾3次乘坐这艘邮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玛丽皇后号”被用于军事运输。为此,它被漆成便于海上隐蔽的灰色,往返于大西洋的运输线上,并先后运兵75万人,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成为纳粹德国的攻击目标。据说希特勒曾悬赏几十万击沉它。然而它却一次次化险为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玛丽皇后号邮轮又数次将美国大兵所娶得的欧洲姑娘送到美国,成全了那些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家庭,它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二战功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皇后号也成为“迟暮美人”。1967年,它结束了1001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后,由美国出资买下,随后便“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市。现在它的一部分被改造为旅馆,另一部分被作为博物馆。
你知道“玛丽皇后二号”吗?
“玛丽皇后二号”是一艘隶属卡纳德邮轮公司的豪华邮轮。它是以另一艘被取代了的姊妹邮轮“玛丽皇后号”来命名。而“玛丽皇后号”,则取名自前英女皇玛丽皇后(伊利沙白2世祖母)。在2003年建造的时候,“玛丽皇后二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长、最阔和最高的客轮。它也曾是排水量最大的客轮,排水量达到148528吨。2006年4月,排水量154407吨的“海洋自由号”打破了这个纪录,“海洋自由号”是由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公司所建造。尽管如此,它仍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大的远洋客轮。“玛丽皇后二号”有15个餐厅和酒吧、5个游泳池、1个赌场、1个舞池、1个舞台和1个天象馆。
“玛丽皇后二号”是卡纳德邮轮公司现时的旗舰,横渡大西洋是她的主要职责。其建造的目的,就是让它有一艘姊妹邮轮,长远能够接替1969~2004年以来一直肩附横渡大西洋任务的“伊利沙白皇后二号”。第一艘“玛丽皇后号”邮轮由1936年开始横渡大西洋直到1967年。
你知道“玛丽皇后二号”的航行历史吗?
“玛丽皇后二号”于2004年1月12日开始它的处女航,载着2620名乘客,由英国修咸顿航行至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
“玛丽皇后二号”于2007年1月10日开始它的81日环球航行。2007年2月20日清晨5时42分,2~3架传媒直升机和上百艘悉尼市民驾驶的大小船只,出海护送这艘邮轮进入澳大利亚悉尼港,数以千计市民走到岸边挥手欢迎,它最后停泊在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基地。下午7时,“伊丽莎白皇后二号”进入悉尼港,准备停泊在环形码头,在悉尼海港大桥前与“玛丽皇后二号”互相响号欢迎。一整天,市民为一睹两艘姊妹船的风姿,导致悉尼港湾大桥和澳纽军团大桥大塞车。这是超过60年以来,首次有两艘冠纳邮轮在同一时间造访悉尼,上一次时间是1941年,当时“伊丽莎白皇后号”和“玛丽皇后号”充当军舰驶进悉尼港,预备将澳大利亚军人带上战场。到了晚上11时,为了庆祝这次特别庆典,悉尼港大放烟花。在同一时间,“玛丽皇后二号”离开悉尼并开往下一站香港。
“玛丽皇后二号”于2007年2月28日抵达香港,由于长度超过海运大厦的容许度,不得不停泊在五号货柜码头。晚上,“玛丽皇后二号”驶进维多利亚港,也让乘客欣赏到了“幻彩咏香江”镭射灯光音乐表演,之后驶往下一站新加坡。
“大西洋第一夫人”指的是什么?
193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世界上最大和最豪华的邮轮当属“伊利莎白皇后号”,“伊利莎白皇后号”全长1031英尺(1英尺=30.48厘米),排水量高达83600吨,有着“大西洋第一夫人”的美誉。
1938年9月27日,“伊利莎白皇后号”在英国建成下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利莎白皇后号”还被用作运兵船,1946年起主要服务于大西洋两岸。1971年,香港船商董浩云斥资320万美元购入该邮轮,并计划耗资1200万港元将其改装成一所教育用途的流动大学,命名为“海上学府”。1971年7月,“伊利莎白皇后号”到达香港,在尖沙咀海运大厦码头正式开始改装工程。1971 年9月19日,当时的港督戴麟趾曾上船参观。
“海上学府”的试航时间原定于1972年1月15日。然而,1972年1月9日上午11时45分,伊利莎白皇后号在青衣岛和昂船洲之间对开海面进行最后改装时发生大火,虽然有当时香港最主要的消防船葛量洪号的协助,但强大的火势依然无法控制。当时董浩云之子董建华正在船上会议室主持会议,最后及时决定弃船逃生。船只焚烧了24小时终告熄灭并沉没。这次火灾也是香港史上最大型的海上火灾。
运输船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柴油机船的问世及其快速发展,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战时运输的需要,美国建造的2610艘自由轮是最后一批往复式蒸汽机远洋运输船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也空前兴旺起来,中东等地的石油得到大量开发,这都大大促进了运输船舶的迅速发展。1982年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采用柴油机推进船舶已相当普遍。另外船舶也朝着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等多种趋势进行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船舶运输的经济效益。
船舶大型化
船舶大型化主要表现在油船吨位的增长和油船的大型化。1930年的世界商船队中,油船吨位只占总吨位1/10,1980年上升为1/2。1983年初,各种油船的载重量已达到3﹒3亿吨。而油船大型化又是导致油船吨位剧增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3万~4万吨的油船已经被认为是“超级油船”。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出现了20万吨以上的超大油船和30万吨以上的特大油船。70年代又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石油危机发生和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后,这种趋势已经停止,许多大型油船甚至面临被拆毁的命运。另外在油船大型化的同时,还出现了装运煤炭、矿砂、谷物等的干散货船的大型化。20世纪60年代末,大型散货船的载重量超过10万吨,最大的已达17万吨。从5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能兼装原油和干散货的兼用船,比如油散船和油散矿船等。
船舶专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船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杂货船在艘数上至今仍占首位,它的用途非常广泛,适应性也比较强。典型的杂货船都以低速柴油机为动力,载重量不超过2万吨,航速15海里/小时左右。典型的杂货船,比如说中国设计的“风”字号和“阳”字号货船。近年来,还制造出了多用途船,除载运普通件杂货外,还能载运集装箱、重货、冷藏货和散货等,大大提高了杂货船运输多种货物的能力。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水路集装箱运输逐步兴起,第一艘集装箱船于1957年出现。这也是件杂货运输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运输形式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比如货物包装、装卸工艺、码头管理和水陆联运等。采用集装箱运输,具有缩短船舶停港时间,节约人力,能保证货运质量和实现“门到门”运输等优点。20多年来集装箱船发展很快。1982年全世界已经有全集装箱船718艘,1294万总吨,分别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和总吨数的3%。集装箱船具有船型瘦削,航速高的特点,货舱内还有导轨,甲板上有缚固设备,它主要依靠港口专用设备进行装卸,所以一般不设装卸设备。
此外,装运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液化气船;船上设有跳板,能使牵引车、叉车载货自驶上下的滚装船;以及以驳船作为运输单元,不需要停靠码头进行装卸而能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载驳船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发展的重要专用船舶。
自从被喷气客机取代后,远洋客船的性质已发生很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事业兴起,出现了一批定期、定航线,有的环球航行的旅游船,还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疗养、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以至海洋天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在重要的短程航线上,还出现了一种汽车客船,这种客船吨位较小、除了载客以外还能携带旅客自备的汽车。
船舶高速化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加快船舶周转,航运界一度掀起船舶高速化的热潮。普通杂货船航速提高到18海里/小时,集装箱船航速在20海里/小时以上,美国建造的“SL—7”型高速集装箱船,以两台6万马力汽轮机为主机,最高航速达33海里/小时。但从石油危机以来,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迫使营运中的高速船纷纷减速行驶,新造船舶的航速也出现下降趋势。
船舶自动化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船舶逐步实现了轮机、导航和舣装3个方面的自动化,从而减少船员人数、改善了船员劳动条件,还提高了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比如60年代中期造出的并已经得到各国船级社的承认的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
船舶内燃机化
船舶内燃机化指的是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为主机。同蒸汽机比较,柴油机的优点是热效率高、油耗低、占地小等。1911年,第一艘柴油机海船出现,之后采用柴油机为主机的货船和客船日益增多。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世界商船队中站大多数的仍然是蒸汽机船。战后,由于增压技术的进步,低速大功率柴油机单机功率不断提高,最大已达5万马力。过去必须安装汽轮机的大型高速船也能应用柴油机。另一方面柴油机对燃用劣质油的适应性也不断改善,这样在经济上便具有优越性。滚装船、集装箱船、汽车渡船,这些船的机舱空间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这些船则可以选用体积小、重量轻的中速柴油机,通过减速箱来驱动螺旋桨。油耗低、能燃用劣质油的不同功率的柴油机现在几乎占领了船用发动机的全部市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运输船舶发展阶段又被称为柴油机船时代。
什么是油轮?
油轮除了能运输石油外,还装运石油的成品油,各种动植物油,液态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等,从广义上讲油轮就是指散装运输各种油类的船。但是,通常所称的油船是指运输原油的船。而装运成品油的船,被称为成品油船。装运液态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的船,被称为液化气体船。一般情况下,油轮的载重量越大,运输成本就会越低。一般大型原油船只需要系浮筒来进行装卸作业,并不需要靠码头,这是因为石油货源一般比较充足,装卸速度也比较快,并且还可以通过铺设在海上的石油管道来装卸。
油船之所以能被建造得很大,主要是因为它对码头水深没有特别的要求。近海油船的总载重量为30000吨左右;近洋油船的总载重量为60000吨左右;远洋的大油轮的总载重量为20万吨左右;超级油轮的总载重量为30万吨以上。最大的油轮已达到56万吨。以前油船都是单甲板、单底结构。因为货舱范围内破损后,货油浮在水面上,舱内不至于大量进水,所以,除了在机舱区域内设置双层底以外,油船的货油舱区域一般不设置双层底。现在为了防止和减少油轮发生海损事故造成的污染,国际海事组织已经要求大型油轮必须设置双层底或双层船壳。现在新造的大型油轮均是双壳结构,大大减少了大型油轮的油污事故。
油轮与其他轮船很容易区分,油轮的甲板非常平,除驾驶舱外几乎没有其他耸立在甲板上的东西。油轮不需要甲板上的吊车来装卸它的货物,只有在油轮的中部有一个小吊车,而这个吊车的用途在于将码头上的管道吊到油轮上来与油轮上的管道系统接到一起。油轮上的管道系统从远处就可以看到。
按照载重吨位的不同,油轮分为以下6种:
(1)超级油轮,载重吨位在20万~30万吨的油轮,超过20万吨的油轮被称为超大型油轮,超过30万吨的油轮被称为超级巨型油轮,一般超过25万吨的油轮都被称为超级油轮。
(2)苏伊士型油轮,指在中吨位在12万~20万吨的油轮。
(3)阿芙拉型油轮(8万~12万载重吨),该型船舶可以停靠大部分北美港口,并可获得最佳经济性,又被称为“运费型船”或者“美国油轮船”。
(4)巴拿马型油轮(6万~8万载重吨)。
(5)灵便型油轮(1万~5万载重吨)。
(6)通用型油轮(1万吨以下)。
在动力设置方面,大多数运输原油的油轮可以装载上10万吨货物,90%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装置,主要原因就是原油必须加热后才有足够的流动性可以被泵入油轮,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它们始终被保持在加热的状态下,这样可以在目的地快速地卸货。因此驱动的蒸汽机还可以用来提供加热原油的蒸汽。油轮属于比较慢的船,因为航速在15节左右。
你知道油轮的发展历史吗?
1886年7月13日,世界上第一艘油轮“好运号”正式开始首航,这艘船属于德国船舶公司—美国石油公司。它长97米,可以载3000吨油,由于大船的每吨运载价格比较低,因此油轮不断变大。
1914年,可载12000吨原油的“朱庇特号”出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轮。
1928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斯蒂尔曼号”,可载23060吨原油,它是在德国不来梅建造的,直到1949年它保持着世界上最大的油轮的纪录,它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用柴油机驱动的船。
1953年,当时最大的油轮“蒂娜·奥纳西斯号”在汉堡下水。
1959年,日本制造的“宇宙·阿波罗号”是第一艘超过10万吨的油轮。
1962年,日本造了11万吨的“Nissho Maru”号。
1966年1月,15万吨的“Tokyo Maru”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轮,同时它也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英国的客轮“伊丽莎白女王号”。
1966年12月,“出光丸”号首次超过了20万吨。
1968年,六艘日本造的宇宙·爱尔兰级(每艘32.6万吨)首次超过了30万吨。
1971年,日本造的“Nisseki Maru”号(37.2万吨)再创纪录。
1973年2月和10月,日本造的“Globtik Tokyo”号和“Globtik London”号相继下水,每艘37.8万吨,长378米,宽62米,船舷高35.9米,吃水28米,驱动机功率4.5万马力。
1975年,“NisseiMaru”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油轮,38.4万吨,日本造。大小与“Globtik Tokyo”一样。
1975年底,日本造的“Berge Emperor”号以42.3万吨首次超过了40万吨,这艘船吃水22米,长381.8米,宽68米,船舷高29.8米。
1976年,50万吨被突破。法国造的“Batillus”号达55.3万吨,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长度突破400米的船,1976年底、1977年10月、1979年它的3艘姊妹船也下水。它长414.2米,宽63.05米,船舷高36米。
1977年8月和12月,日立重工业造了两艘51万吨的油轮,长406.6米,宽71米,船舷高31.2米,吃水25米。
1978年,瑞典的一个船坞造了一艘49.9万吨的双螺旋桨油轮,它长365米,宽79米,吃水22.3米,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宽的船。
1975年,日本住友重工业为香港船主董浩云造了一艘42万吨的油轮“海上巨人”号,这艘船于1979年启用,1980年它的中部被延长了80米,成为56.4万吨。1991年它被改名为“Jahre Viking”号,至今为止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长458.45米,宽68.9米,吃水24.5米。
1980年和1981年交付给挪威的一个船主的36万吨的“Berge Pioneer”号和“Berge Enterprise”号是世界上最大的柴油驱动油轮。
1992年,丹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双壳油轮,30万吨的“Eleo Maersk”号。
2001年和2002年韩国大宇重工建造了4艘45万吨的双壳油轮,它们是20年来第一批超过40万吨的油轮,也是这个等级首批双壳油轮,其驱动机是一个八缸柴油机,这使得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燃机船。
你了解中国油轮的现状吗?
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远洋油轮运力约为924万载重吨。这些油轮平均船龄18年,比全球运输船队的平均船龄大6年;中国的船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船型偏小,单船平均载重不到10万吨。
在国内最大的3家油轮公司当中,中国海运集团拥有现役各种大小油轮83艘,运输能力为392万吨,中海集团在2007年内将共计增加6条新船入队,而公司计划至2010年之前,增加25条新船、350万吨载重,总运力可增加八成左右;中远集团现拥有油轮26艘,载重吨为320万吨;排名第三的招商轮船目前运营的油轮有14艘,运力为245万吨。据航运专家估计,中国大型油轮船队的规模要保证能承运50%以上进口原油,需要在2010年达到7500万吨以上的能力,2020年具备1.3亿吨以上的能力。
由于大型油轮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因此在造船业发达的现代,世界各大国的海运巨头,竞相发展超级油轮。而目前中国上述三家公司的超级油轮只有15艘,总载重量也不到450万吨。
从航线的结构来看,在中东东行航线上,2002年中国船东所承运的进口石油为130万吨,全由招商局船队承运,只占该航线石油进口的3﹒78%。在西非东行航线上,中国船东承运为零。
你知道“海上君王号”吗?
1637年建成的英国“海上君王号”,是詹姆斯的继任查理一世时期所建的英海军中第一艘有3层统长甲板的大型战舰,是由菲尼亚斯·佩特与他儿子彼得合作设计建造,1636年1月开始设计,1月16日在伍利奇船厂建造,1637年10月下水,总造价超过4万英磅(其中一半是付给造船匠的工钱),主设计师佩特本想该舰只需装备90门大炮,但查理一世却硬要把炮数增加到104门(共重153吨),使之成为当时最大的战舰。
“海上君王号”龙骨长39米,总长51米,宽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该船重1683吨,有3层统长甲板,1层首楼、1层半甲板,1层尾甲板和1圆形尾甲板室。该舰竖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挂有皇冠帆,而在尾桅上挂有顶横帆,在17世纪流行使用这样的后桅顶横帆。该舰装备102~104门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该舰队有11只锚,每只锚重2吨。
该舰先后曾参加了对抗荷兰、法国海军六、七次海战,连续使用了60余年,最后,被法国海军击毁于查塔姆海域。
你知道“奥丽安娜号”吗?
“奥丽安娜号”是世界上四大豪华游轮之一,“奥丽安娜”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白色公主”,该游轮曾是英国皇室特许的专用游轮,与“法兰西”号、“皇家公主”号、“伊丽莎白”号一起,同列为世界四大名船。
“奥丽安娜号”建造于1957年,全长260米,宽33米,高52米,甲板13层,船舱面积6万平方米,排水量4.2万吨,客舱903间,载员3000人,不仅是二战后英国建造的最大、最昂贵的客轮,也是当时英国庞大造船业的标志和战后百业复苏的象征。1960年12月3日,“奥丽安娜号”在南安普顿港实现处女航,1986年退役。在26年间,共环球航行了650万千米,接待游客50万人次。退役以后,“奥丽安娜号”在日本别府市经过改造,成为世界上惟一的海上大型船舶博物馆。1999年春天,漂泊近40年的“奥丽安娜号”远嫁中国,经投资3亿元,将船改建成为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世界上唯一的豪华游轮主题乐园,先后在上海、大连迎接宾客。
在“奥丽安娜号”首期开放的近3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游客都能亲身体会到皇家游轮的非凡气派,并且真正感受到豪华的含义、巨轮航海的科学奥秘、海上旅行的生活情趣、神秘舱室的历史原貌、世界风味的餐饮美食。
神秘的奥丽安娜,光荣与梦想之船。
中国十大名船是哪10艘?
中国十大名船是哪十艘?关于这个问题,国防科工委、交通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14家单位曾共同给出了一个权威的答案。这十大名船包括4艘军舰、4艘民船以及2艘科学考察船,它们一并获得了中国造船史上第一次国家名船评比的最高荣誉。所有当选的名船都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它们代表着中国船舶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新成果。这10艘船分别是:
东风号——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
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货船是由江南造船厂制造,1965年交付使用。东风号的总长为161.4米,船宽20.2米,船深12.4米,载重量1.3488万吨,排水量1.7182万吨,采用中国自行研制的低速重型船用柴油机。东风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力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船舶,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船舶设计、制造水平以及船舶配套生产能力,为中国大批量建造万吨以上大型船舶奠定了基础。
济南舰——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
济南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并制造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的首舰,它的出现,实现了中国驱逐舰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跨越,它的诞生,在中国驱逐舰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济南舰先后完成了2200多项试验任务,并获得100多万个试验数据,被誉为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也是迄今唯一荣立集体一等功的驱逐舰。
向阳红10号——中国第一艘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
向阳红10号远洋综合科学考察船,它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载有直升机的多功能大型远洋综合调查船,能在全球所有海区航行,为中国的太空和海洋科学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和江南造船厂设计建造,于1979年10月交付使用。总长156.2米、排水量1.3万吨,双桨双舵,并且在舵上还带有螺旋桨,船中舭部有防摇鳍,船的操纵性和适航性能极好。在12级风浪中可以坚持航行,在任何两舱进水的情况下,都不会下沉。1980年4月,向阳红10号参加了中国首次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试验;1984年4月,中国首次发射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它成功完成了卫星定点区域气象预报及通讯联络任务。1999年7月,向阳红10号成功改装为远望4号科学测量船,先后参加了中国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远洋测控任务。通过它的测控通信技术,胡锦涛总书记和神六航天员实现天地通话。
长城号——中国第一艘按国际标准建造的出口船舶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面临转型期的艰难时期,长城号率先叩响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由此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
核潜艇——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1959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这样的指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于是,国家就开始动员各行各业数千个单位,集中大批科研生产人员,自力更生、奋力攻关。经过不到20年的努力,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终于出世。它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一次战略性突破。
渤海友谊号——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
渤海友谊号实现了中国FPSO(超大海上浮式储油船船体)设计建造零的突破。这艘船灵活机动,已成功用于渤海3个油田的开发。作为海洋石油开发的重大设施,它集原油加工、海上油库、卸油终端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渤海友谊号可以说是中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领域标志性的产品,因为它的建成实现了中国浮式生产储油船设计建造零的突破。
常规潜艇——中国新型常规潜艇
这不仅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新型常规潜艇,也是中国国产在役潜艇中噪声最低的潜艇。它在20世纪90年代初交付海军使用,是中国第一个能在水下通过发射远距离的反舰导弹攻击敌舰的常规潜艇。它集中了中国舰艇武器装备科研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常规潜艇设计和建造水平有了新的突破。由于大量采用先进科技使潜艇在水下生存能力极强,拥有艇员在水下一定深度快速上浮脱险或与深潜救生器对接的能力。
哈尔滨舰——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
哈尔滨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1993年哈尔滨舰开始服役。该舰长148米,满载排水量4800吨,航速31节,续航力4300海里/15节。其主要装备有舰炮系统、导弹系统、反潜武器系统、作战情报系统、电子战系统、直升机起降平台等。它的出现,代表了中国水面舰船武器装备20世纪90年代初的最高水准,完成了中国海军首访大洋彼岸的使命。
远望3号——“海上科学城”航天测控船
远望3号航天测控船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新型航天测控船,它的建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航天测控技术大国,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远望3号是一座流动的“海上科学城”。它具有对卫星、飞船、潜地导弹等进行指挥、控制、测量的功能,
德尔瓦号——中国第一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
德尔瓦号是中国造船人的一大梦想。1999年,中国同外国船东签订了5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建造合同。德尔瓦号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中国超大型油船建造零的突破。
什么是舰艇?
舰艇是海军的主要装备,俗称军舰。它通常指的是装备上有武器,而且主要在海洋进行战斗活动或勤务保障的海军船只,广义上也包括其他军用船艇。
舰艇的主要用途表现在: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
通常情况下,根据作战使命的不同,分为战斗舰艇、登陆作战舰艇和勤务舰船3类,也有分为战斗舰艇、登陆作战舰艇、水雷战舰艇和勤务舰船4类或者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2类的。舰艇被视为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只遵守本国的法律和公认的国际法。
现代舰艇的技术复杂、知识密集,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具有坚固的船体结构、良好的航海性能、较强的生命力,以及与其使命相适应的作战能力或勤务保障能力。一般由船体结构,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探测、通信和导航系统,船体设备,舰艇管路系统,防护设施,以及工作和生活舱室,油、水、弹药舱和器材舱等构成。
什么是战斗舰艇?
战斗舰艇一般分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按其基本任务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种。水面战斗舰艇主要包括: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布雷舰、反水雷舰艇和登陆舰艇等。潜艇主要包括:战略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等。按照其排水量、武器装备的不同,在同一舰种中又可以区分为不同的舰级,如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前苏联的“卡拉”级导弹巡洋舰等。按照其外型、构造和战术技术性能的不同,在同一舰级中又区分为不同的舰型。
水面战斗舰艇,标准排水量在500吨以上的,通常被称为舰;标准排水量在500吨以下的,通常称为艇。潜艇,则不论排水量大小,统称为艇。战斗舰艇的船体线型都是适于航行的流线型。按照其航行原理的不同,水面战斗舰艇区分为排水型、滑行型、水翼型和气垫型。潜艇通常为“水滴型”或“雪茄”型。水面战斗舰艇的满载排水量,最小的只有十几吨,最大的近10万吨,航速15~60节,续航力300~8000海里(核动力航空母舰可以达到70万海里),自给力3~30昼夜,耐波力为3~6级海况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4~9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潜艇的水下排水量500~30000吨,水下航速15~42节,续航力4000~20000海里(核动力潜艇可达10万~40万海里),自给力10~90昼夜,下潜深度200~500米。
从装备系统来看,现代战斗舰艇的武器装备主要有:舰载机、导弹、舰炮、鱼雷、水雷、扫雷具和猎雷设备;电子对抗系统;防核、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系统。战斗舰艇按其战斗使命,装备数种武器,多以一种武器为主,其余武器为辅。
除此之外,许多现代舰艇还装有各种武器的射击指挥控制系统和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
现代战斗舰艇装还备有各种雷达(见舰载雷达)、声纳、光学器材等观察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各种导航设备,组成较完善的观察、通信和导航系统和舰艇内部通信系统。以及锚、舵、小艇和系泊、拖曳、减摇等装置,消防、洗消、空调、淡水、排水、污水、疏水、喷注和灌注等系统。
什么是勤务舰船?
勤务舰船又称为辅助舰船或军辅船。主要用于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勤务。勤务舰船的船体多为排水型钢材结构,采用柴油机或者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满载排水量,小的只有十几吨,大的达数万吨。航速30节以下。
勤务舰船装备有适应其用途的装置和设备,有的装备有自卫武器,按照用途区分为以下10类:
①侦察船,主要用于海上侦察。有电子侦察船、海洋监视船等。
②通信船,主要用于海上通信。有通信中继船、卫星通信船等。
③海道测量船,用于海区和航道测量。
④海洋调查船,用于对海洋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
⑤防险救生船。
⑥工程船。
⑦破冰船。
⑧试验船,用于武器装备的试验。有武器试验船和设备试验船等。
⑨训练舰船,用于海上训练或训练保障。有练习舰(艇)、靶船等。
⑩供应舰船。
此外还有运输舰船,用于对海上舰艇及其武器装备修理的修理船,医院船以及基地勤务船,基地勤务船主要用于基地、港口内部勤务。有港内运输艇、供应艇、交通艇、港口拖船、灯标(浮标)船、带缆艇、消防艇和废油回收艇等。
你了解古代战船吗?
古时候的战船以桨帆战船和风帆战船为主。其中桨帆战船是未装备火炮以前最常用的战船,这种船为木质船体结构,船型较瘦长,吃水较浅,干舷较低,主要靠人力划桨摇橹推进,顺风时辅以风帆。早期装备冷兵器,后期开始装备燃烧性火器。桨帆战船一般只适于在内河、湖泊和近岸海域航行作战,撞击战和接舷战是其最主要的作战方法。
地中海是古代战船的发源地之一。单层桨就是出现在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战船,公元前1200年出现于埃及、腓尼基和希腊。公元前800年左右,单层桨战船为了方便进行撞击战,开始装上船首冲角。公元前700年,在腓尼基和希腊等国造出了两层桨战船。公元前550年,希腊最先造出三层桨战船,长40~50米,排水量约200吨,有170支桨,划桨时航速可达6节,顺风可使帆。在此之后,三层桨战船就成为地中海沿岸各国海军舰队的主力,这种局势一连持续了十几个世纪。
中国也是古代战船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商代人在公元前16~前11世纪就已将舟船用作军队的运载工具。最迟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中国的吴、楚等诸侯国已经出现了舟师(海军部队)和战船。当时的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船种都是吴国舟师中的重要战船,还有“馀皇”一类的大船,这种船犹如近代海军中的旗舰;此外还出现了专用的水战器具“钩拒”(亦称“钩强”)。西汉时期,中国战船得到进一步发展,战船的性能已经逐步赶上和超过当时战船比较发达的地中海国家,并一直保持到15世纪中期。15世纪,中国出现的战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好的船舶。具有船体结构坚固(采用铁钉联接),操纵灵活(采用舵、橹、硬质纵帆等),装载量大(如楼船设楼2~5层,大型的载千人)和船种多(有主力舰“楼船”、攻击船“蒙冲”、冲锋船“先登”、快艇“赤马”和侦察船“斥候”等)等特点,这些特征都非常适于水战。
桨帆战船过渡到风帆战船,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风帆战船也属于木质船体结构,吃水较深,干舷较高,首尾翘起。竖有多桅帆,以风帆为主要动力,并辅以桨橹。风帆战船的排水量一般比桨帆战船大,而且航海性能好,能够进行远离海岸在远洋航行作战。其主要武器是前装滑膛炮,主要采用双方战船在数十米至千米距离上进行炮战的作战方法,并有时辅以接舷战。
1405~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次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该船长44丈4尺(约137米),宽18丈(约56米),有9桅12帆,并装有火铳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帆海船。
到了15世纪初,北欧国家开始出现装有火炮的风帆战船。1488年,英国建成“总督”号四桅战船,装有225门小型火炮;1520年,又建成“大哈里”号风帆战船,排水量达1000吨,装有火炮21门,口径60~203毫米。1561年,中国明代戚继光抗倭时造出一种装有大发贡1门、碗口铳3门、佛郎机6门、鸟嘴铳10支的“福船”。1637年,英格兰出现了排水量达1700吨并装有100门火炮的风帆战船“海上统治者”号。1797年,美国造的“宪法”号风帆战船,排水量1576吨,装有火炮44门。到19世纪,各国的风帆战船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大的风帆战船,排水量接近6000吨,装备大、中口径火炮100门以上。当时有的国家海军按排水量大小和火炮多少将风帆战船分为6个等级:1~3级称战列舰,排水量1000吨以上,在三层或两层甲板上装火炮70~120门;第四、五级称巡洋舰,排水量500~750吨,在两层甲板上装火炮40~64门;第六级称轻巡洋舰,排水量约300吨,在单层甲板上装火炮6~30门。
在风帆战船发展的同时,像运粮船、水船、军事运输船、通信船、修理船、侦察船等适应舰队远洋作战的勤务舰船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你了解近代舰艇吗?
桨帆战船过渡到风帆战船以后,直到19世纪初,风帆战船逐步开始向蒸汽舰船过渡。1815年美国建成第一艘明轮蒸汽舰(浮动炮台)“德莫洛戈斯”号,排水量2475吨,航速不到6节,装有30磅炮32门,后改称“富尔顿”号。1836年,螺旋桨推进器出现后,蒸汽机逐步成为战舰的主动力装置,但初期的蒸汽舰仍装有桅帆作辅助动力。与风帆战船相比,不受风速、风向和潮流等条件的限制,其航速提高数节至十几节。
与此同时,舰炮也随着蒸汽舰的发展日趋完善,从19世纪30年代起,舰炮口径不断加大,爆炸弹取代实心弹;19世纪中叶后,后装线膛炮逐步取代前装滑膛炮;旋转炮塔炮逐步取代舷炮。随着舰炮破坏力的提高,迫使大型舰艇装设舷部和甲板的装甲防护带,19世纪50年代及以后,开始出现装甲舰和装甲巡洋舰,并逐渐成为舰队的主力。19世纪下半叶,钢铁逐步成为主要造船材料,使船体结构更加坚固耐用,排水量增至万吨以上。同时,水雷和鱼雷陆续装备舰艇。1877年,英国研制出鱼雷艇。1892年,俄国研制成布雷舰。接着各国陆续建造鱼雷艇和布雷舰并用于海战。水雷和鱼雷一方面使海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但同时也给军舰带来新的威胁,迫使大型军舰设置水下防雷结构。1893年,英国建成专门对付鱼雷艇的驱逐舰。20世纪初,出现具备一定作战能力的潜艇。俄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批扫雷舰艇。
19世纪60年代,中国清朝政府开始购买和设厂建造近代舰艇。1889年建成“平远”号巡洋舰,排水量2100吨,航速14节,装备舰炮12门;1902年建成“建威”号鱼雷快船(即驱逐舰),排水量850吨,航速23节,装备舰炮9门和鱼雷发射管数具。
舰艇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采用蒸汽轮机动力装置;以后又出现柴油机动力装置,大大提高了舰艇的航行速度。1906年,英国建成“无畏”号战列舰,这是当时火力最强大的战舰,航速达21节。日俄战争后,出现了近代护卫舰和水上飞机母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发挥了重大作用,出现了航空母舰、反潜舰艇;水面舰艇普遍加强反潜武器。战后,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航空母舰和其他小型舰艇在各国开始成批建造,勤务舰船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航空兵的发展,还出现装备大量高射炮的防空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战从水面、水下扩展到空中,并进行多次大规模登陆作战。航空母舰和潜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海军的重要突击兵力,得到迅速发展。参战各国还建造大批登陆作战舰艇、反水雷舰艇、反潜舰艇,勤务舰船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水面舰艇还普遍加强防空和反潜武器。各种舰艇都普遍装备雷达、声纳等探测设备,舰载机、舰炮、鱼雷、水雷、无线电等武器装备和蒸汽轮机、柴油机等动力装置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造船材料和工艺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大型军舰的排水量增至7万吨。由于战列舰逐步失去其主导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不再新造。
现代舰艇有着怎样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旧式舰艇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只有少数旧式舰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舰艇得到了大力发展,并逐渐步入现代化阶段,这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舰载武器、动力装置、电子设备、造船材料和工艺的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期,航空母舰开始装备喷气式飞机和机载核武器,冰采用斜角甲板、新式起飞弹射器、升降机、降落拦阻装置和助降系统。
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建成并开始服役。50年代末期,导弹开始装备到大、中型舰艇;反潜舰艇、登陆作战舰艇得到进一步发展。60年代,出现新型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战略导弹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两栖攻击舰、猎雷舰、遥控扫雷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导弹艇的发展受到许多国家的普遍重视,出现了导弹卫星跟踪测量船、卫星通信船、武器和设备试验船等,航行补给船、海洋调查船和电子侦察船在技术上也有新的发展;直升机开始普遍装备大、中型水面舰艇;军用快艇开始装备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并采用水翼和气垫技术。70年代以后,导弹已成为战斗舰艇的主要武器,还出现了搭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航空母舰、多用途航空母舰以及通用两栖攻击舰等;大、中型舰艇普遍搭载直升机,战斗舰艇普遍装有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和火控系统,燃气轮机已为水面舰艇广泛采用;舰艇各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舰艇隐身技术开始得到应用,模块化造船工艺也日趋完善。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海军研制成一批巡逻艇,随后引进技术资料和部分装备,建成一批护卫舰、潜艇、扫雷舰、猎潜艇和鱼雷艇。到60年代初,海军舰艇和武器装备进入全面自行研制阶段。1962年建成“62”型护卫艇。1964年,建成“037”型猎潜艇。1966年建成火炮护卫舰、水翼鱼雷艇、导弹艇。1971年建成“051”型导弹驱逐舰。1974年,建成“053K”型导弹护卫舰;1974年8月第一艘核潜艇建成并服役。70年代以后,还建成了各种类型的舰艇,比如战略导弹核潜艇、全封闭新型导弹护卫舰、中型和大型登陆舰、气垫登陆艇、航行补给船、航天测量船、防险救生船、海洋调查船、侦察船、工程船等。
你知道舰艇的发展趋势吗?
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说发生于1982年的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的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之战,就进一步证明了这种论断。在许多国家,中、小型多用途航空母舰和直升机母舰的发展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而美国则仍然重视大、中型多用途航空母舰的建造。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继续受到各国的重视,数量将继续增加,并进一步朝低噪声、大潜深方向发展。巡洋舰、驱逐舰等将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性能上和数量上都将有新的提高。登陆作战舰艇将向大型化、均衡装载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其防雷性能,反水雷舰艇将广泛采用玻璃钢作为船体结构材料;扫雷方式将逐步趋向遥控化。军用快艇将更多地采用水翼、气垫技术。一些大中型舰艇将普遍装备中、远程巡航导弹,并广泛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将有更多的小型战斗舰艇装备近程导弹。舰艇将普遍搭载直升机,有的还将搭载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舰炮继续向全自动化发展,激光制导和近炸引信的炮弹将得到推广。中、小型水面舰艇将普遍采用全燃气轮机或者柴油机-燃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采用电力推进装置的水面舰艇将会增多。舰艇的指挥、操纵、通信、导航和武器控制等将实现更高度的自动化,快速反应能力将普遍提高。舰艇隐身技术和新型合成装甲材料的研究倍受重视,将得到使用推广。舰艇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方法将继续扩大和推广。此外,舰员的居住条件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你了解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情况吗?
世界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制造的“鹦鹉螺”号核潜艇。
1801年,美国人富尔顿建造“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2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带动了核动力和战略导弹技术的大力发展,于是潜艇的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的建成就是建立在美国不断改进的“鹦鹉螺”号潜艇基础之上。
1952年,“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被重新设计,1954年1月21日,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诞生,该潜艇共花费5500万美元。这艘新建成的“鹦鹉螺”号总重2800吨,比旧式潜艇大很多。艇长97﹒5米,宽8﹒4米,吃水6﹒7米,水上排水量3700吨,水下排水量达4040吨;还配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下潜深度为200米,潜航时最高航速达20节;可在最大航速下连续航行50天、全程3万千米而不需要加任何燃料。与当时的普通潜艇相比,该艇航速大约快了一半。整个核动力装置占船身的一半左右。艇体外形与内部、动力仪器与作战装备,都是最精密的科学产品,用流线型的外貌与简便的控制装配起来,“鹦鹉螺”号艇体外壳显得更为厚实,在深海中行进时,凭其特装的声纳,可以自由探路,一般不会有触礁撞石的危险。
“鹦鹉螺”号的成功,在前苏联引起不小的轰动,也立即引起前苏联海军的奋起直追。1959年,前苏联海军建成自行研制的首艘核动力潜艇,一时间掀起了一个核动力潜艇的发展浪潮。在5个核大国中,美国率先实现了潜艇全部核能化,英国、法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实现了潜艇核能化。尽管俄罗斯建造核潜艇的数量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但是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规潜艇。中国还是以常规潜艇为主。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装备核潜艇(印度租借过俄罗斯一艘核潜艇除外)。比如核潜艇虽然先进,但是具有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只适合在深海使用的一系列弱点,如果没有战略需要,或是没有经济和科技实力,一般国家往往不会制造。
什么是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自日文汉字。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表示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航空母舰其实是一种大型水面舰艇,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航空母舰一般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保护和供给。
一般航母舰队会配备1~2艘潜艇,护卫舰,驱逐舰以及补给舰。驱逐舰或航母上搭载反潜直升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的话,拥有航空母舰舰队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航空母舰所担负的任务可以分为: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按照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直升机航空母舰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某些国家的海军还拥有一种外观类似航空母舰的舰船,通常被称作“两栖攻击舰”,也能搭乘和起降军用直升机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机。按照吨位区分,又可以分为:超级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9万吨以上,只有美军有此类航母,美军核动力航母均为超级航母)、大型航空母舰(6万~9万吨)、中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万吨以下);按照动力分,有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什么是现代航空母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出现了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瞄准镜的设计,这种设计使舰载重型喷气式飞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高性能喷气式飞机也由此搭载到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排水量越来越大,第一艘专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建造的航空母舰就是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1961年11月25日,美国建成了“企业号”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条用核动力推动的航空母舰,即核动力航母。航空母舰采用核动力以后,大大提高了其续航能力。核动力燃料更换一次就可以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使航空母舰具备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大型烟囱对飞行作业的影响。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80000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财力的衰弱致使英国皇家海军无力拥有大型航空母舰,但是英国拥有的无敌级航空母舰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在1982年英国、阿根廷的福克兰群岛争端中,英国依靠它在远离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取得胜利。前苏联采用的是垂直起降飞机的基辅级航空母舰,被前苏联海军称为“大型反潜巡洋舰”,这种航空母舰装有重型武备。前苏联最终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采用滑跳甲板避免了安装复杂的弹射装置。
美国维护其在波斯湾、阿富汗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依靠的都是它的航空母舰舰队。比如在1991年海湾战争和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的过程中,尽管美国在中东没有足够的陆上机场,但依然能够利用其航空母舰战斗群进行主要攻击。到了21世纪初,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舰约可以装载1250架飞机,其中美国的载机数就超过了1000架。
什么是战列舰?
战列舰又称为战斗舰、主力舰,它是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战列舰上一般装备有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正式由于这种原因,战列舰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防护力,所以,战列舰曾经是作为海军编队的战斗核心而存在,也是水面战斗舰艇编队主力。自1860年代开始发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止,战列舰一直是各主要海权国家的主力舰种之一,因此战列舰在过去曾经一度被称为主力舰,但是由于近代以来战列舰的战略地位被航空母舰和核潜艇所取代,因此这样的称呼方式也相对失去了意义。
尽管现在战列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出的最庞大、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曾经盛极一时,战列舰也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强国的普遍重视。
什么是无畏舰?
无畏舰是一种全新的战列舰。它的名字来源于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无畏舰采用了统一型号的重型火炮,以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其设计实现了意大利著名工程师库尼贝迪上校的构想,排水量17900吨,航速21节,装备有安装在5座炮塔内的10 门305毫米主炮,24门76毫米副炮,水下鱼雷发射器5座,这比当时其他最大的装甲舰的火力还要强1倍以上;两舷,炮塔和指挥塔的装甲厚达280毫米。无畏号的下水,加快了各国海军的竞争。德国的拿骚级战列舰、美国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及其后续舰纷纷采用无畏号的标准。
意大利的但丁·阿利格伊切里号战列舰以及奥匈帝国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革命性使用布置在舰体纵向中轴线上三联装主炮炮塔。此类战列舰被统一命名为“无畏舰”。其基本特征主要有:统一口径的主炮(通常口径为11~13.5英寸),主炮塔布置于舰艏和舰艉,以及交错布置于舰身舯部。排水量大多为20000吨以上,一般使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航速超过19节。英国和德国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军军备竞赛。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共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73艘,德国则拥有52艘。
“海军假日”时代指的是什么?
1922~1936年的15年被称为“海军假日”时代。在此期间,各国的大型战列舰建造计划都被终止或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对已有的战列舰进行的更新和改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及同盟国宣告失败。根据1918年的停战协定,德国公海舰队向协约国投降,并集中在英国北部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等待作为战争赔偿分配给战胜国。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军舰在1919年6月21日被德国水兵凿沉。
在战争期间,各海军强国都设计了规模和火力更强大的战列舰,主炮口径上升到16~18英寸。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护费用极其高昂,这种耗费高昂的军备竞赛在战争结束后显然不再是必需的了。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5个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吨位(35000吨)和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并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吨位比例为10∶10∶6∶3.5∶3.5。1930年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伦敦海军条约)对此进行了补充规定。
驱逐舰的由来是什么?
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专门发射鱼雷的可以摧毁大型军舰的鱼雷艇。这种鱼雷艇不同于以后的鱼雷快艇,舰型相对较大,航速不快,所以有时候被翻译为“雷击舰”,针对这种颇具威力的小型舰艇,英国于1893年建成了一种被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的军舰,就是“哈沃克号”,设计航速为26节,装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能在海上毫无困难地捕捉鱼雷艇,携带3 枚450毫米鱼雷,用于攻击敌舰。德国海军发展的同类型的军舰则称为大型鱼雷艇。
随着更多的驱逐舰进入各国海军服役,驱逐舰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英国江河级驱逐舰已发展成伴随主力舰队的护航舰艇,英国部族级驱逐舰也开始使用燃油作为燃料。编队使用的驱逐舰已经成为海军舰队的主要突击兵力,打击敌人鱼雷舰艇的同时还要对敌舰队实施鱼雷攻击。它的基本特征有:标准排水量1000~1300吨,航速30~37节,多采用燃油的蒸汽涡轮机动力装置,装备88~102毫米舰炮以及450~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2~3座。事实上,从本质而言,驱逐舰就是一种大型的鱼雷艇,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驱逐舰取代了鱼雷艇而成为一种海上鱼雷攻击的主力,从存在意义上“驱逐”了鱼雷艇。
什么是护卫舰及其发展历程是什么?
护卫舰是一种中型或轻型军舰,以舰炮,导弹,水中武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它主要用于反潜和防空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作战任务,又称为护航舰。在现代海军编队中,作为一种水面作战舰只,护卫舰的吨位和火力仅次于驱逐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一样,护卫舰也是一个传统的海军舰种,是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中型水面舰艇。
护卫舰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初期的护卫舰
护卫舰是一种古老的舰种,早在16世纪时,人们就把一种三桅武装帆船称为护卫舰。初期的护卫舰排水量为240~400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舰艇曾多次闯入旅顺口俄国海军基地,对俄国舰艇进行了多次鱼雷,炮火袭击,并布放水雷,用沉船来堵塞港口,限制俄国舰队的行动。起初俄舰队巡逻,警戒港湾的任务由驱逐舰数量少,它本身还承担有其他任务,而改装的民用船战术,技术性能又很差,于是在日俄战争后,俄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专用护卫舰。最初的护卫舰排水量小(400~600吨),火力弱小口径舰炮,抗风浪性差,航速低,只适合在近海活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护卫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德国潜艇肆行海上,对协约国舰艇威胁极大,为了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安全,协约国一方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新的护卫舰吨位、火力、续航性等方面都有了提高。当时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达1000吨,航速达16节,具有远洋作战的能力。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护卫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故伎重演,采用“狼群”战术打击同盟国的舰船,损失很大。并且对舰队和运输船队的严重威胁之一就是飞机,作为对应策略,同盟国又开始大量建造护卫舰,对舰队和运输船队的严重威胁,这就使护卫舰的需要量更大,其担负的任务也更加多样化。各国大量建造性能更好的护卫舰,仅英,美,法,德,意5国就建造护卫舰达1800艘之多,整个战争期间共建造了多达2000艘的护卫舰。排水量达1500多吨,航速提高到18~20节,大大提高了护航中的防空及防潜能力。护卫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潜,防空,护航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多次参加机动编队海战和两栖登陆作战。这期间的护卫舰满载排水已达800~1300吨,装备76~127毫米,舰炮2~3门,高射机关炮8~10门,并装备了鱼雷,水雷,深水雷达,声纳等。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护卫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的舰上装备逐渐现代化,除了为大型舰艇护航外,还主要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
20世纪50年代后,护卫舰也向着大型化,导弹化,电子化,指挥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并有专用的防空,反潜,雷达警戒护卫舰的分工,一些护卫舰上还载有反潜直升机,大体上与驱逐舰的发展趋势相类似。事实上,现代护卫舰除了在吨位,火力,续航能力上稍逊于驱逐舰,两者的区分并不是特别明显,还有一些国家的大型护卫舰在吨位,火力与续航能力这些方面还强于某些驱逐舰。现代护卫舰的满载排水量一般为2000~4000吨,航速30~35节,续航力4000~7500海里。在600吨以上各类舰种中,现代护卫舰已成为吨位数量最多的一种舰艇,而且还已经是一种能够在远洋机动作战的中型舰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护卫舰装备了各种导弹,使防空反舰能力大为提高。现代护卫舰满载排水量达2000~4000吨,航速25~35节,续航能力500~600海里,采取封闭式结构,具备“五防”的能力,装备武器全面。还配备有多种类型雷达、声纳和自动化指挥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以及及舰载直升机,担负远程反潜警戒、导弹中继制导等任务。20世纪70年代后,导弹和直升机开始装备上舰,出现了导弹护卫舰等新的概念。同时,为了满足第三世界国家200海里的经济区内护渔护航及巡逻警戒的需求,还发展了一种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武器以导弹为主的小型护卫舰。此外,还有一种主用于沿海或江河巡逻警戒的护卫艇,这种护卫艇吨位更小,通常只有几十至几百吨。
什么是导弹艇?
导弹艇又称导弹快艇,是海军中的一种小型战斗舰艇,以反舰导弹为主要武器。正因为导弹艇一般装有导弹武器,致使小艇具有巨大战斗威力,成为海洋轻骑兵,在现代海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导弹艇虽小,但是战斗作用巨大。
导弹快艇主要用于近海作战,可对敌方的大、中型水面舰船实施导弹攻击,也可担负巡逻、警戒、反潜、布雷等任务。如今,导弹快艇已经取代过去鱼雷快艇在水面作战。
导弹快艇是在鱼雷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战斗舰艇,1959年,前苏联首先将“冥河”式舰对舰导弹安装拆除了鱼雷发射管的P6级鱼雷艇上,改制成“蚊子”级导弹艇,其航速70千米/小时,装有2枚导弹。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弹艇。
导弹快艇种类很多,根据它的排水量不同,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导弹快艇排水量在200~600吨,长50~60米,宽10多米,高2米,比如俄罗斯“闪电”级导弹快艇,艇长56.9米、艇宽13米、吃水2.65米;满载排水量550吨;又如英国的“坚韧”级导弹快艇,艇长56.9米、艇宽13米、吃水2.65米;满载排水量550吨。中型导弹快艇排水量在100~200吨,长40~50米,宽7~8米。小型导弹快艇排水量只有几十吨,长20~30米,宽5~6米,高2米,如前苏联“蚊子”级导弹艇满载排水量为75吨。
导弹艇的特点是什么?
自导弹快艇问世后,一些中、小发展中国家纷纷装备使用导弹艇,因为它的艇体小,威力大,相应的技术装备也少,所以造价低廉,制造和维护保养都比较方便。一些西方国家还曾嘲笑它是“穷国的武器”。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用苏制“蚊子”级导弹艇一举击沉了以色列2500吨级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创造了小艇击沉大舰的奇迹。从此,西方国家海军对导弹快艇的看法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纷纷开始研制和发展导弹快艇。
导弹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尺度小、吨位小。导弹艇的排水量从数十吨至数百吨,就是大型导弹快艇排水量也只有500~600吨。正是由于导弹快艇的尺度小,排水量小,吃水浅,所以它的隐蔽性好,可以利用沿海岛屿、礁石、港湾,甚至海上航行的船舶作掩护,再加上适当伪装,可以在狭窄的航道上机动,迅速地进行兵力集中和疏散,可以隐蔽地对敌舰进行突然袭击。
(2)航速高。导弹艇航行速度一般为30~40节,有的可达50节,甚至更高,续航能力500~3000海里。导弹快艇的艇型比较特殊,它采用了高速快艇艇型,这就使得艇体或者部分艇体离开水面,大大减少了水阻力,同时艇上装备有大功率发动机,所以,导弹快艇航速高,属于高速舰艇之列。
(3)战斗威力大。为什么导弹快艇具有很强大的突击威力呢?原因就是:导弹快艇上的主要武器是导弹,而导弹武器的攻击距离远、命中力高,战斗威力非常强大。所以,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导弹快艇自然威力就比较大。虽然,导弹快艇的性能特点与鱼雷快艇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导弹在攻击距离,攻击准确性和突然性等方面远优于鱼雷,所以导弹艇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当然,导弹快艇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它的排水量小,尺度小,所以它的续航能力有限,活动范围也比较小,海上航行性能差,在大风浪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它的自卫能力差,容易受到敌方航空兵和水面舰艇的袭击。
什么是登陆艇?
登陆艇是运送登陆兵及其武器装备在岸滩直接登陆的登陆作战艇只。可以在由岸到岸登陆中,输送登陆兵、车辆、坦克和物资直接登陆;或在由舰到岸登陆中,作为换乘工具。
按照主要装载对象分为人员登陆艇、车辆登陆艇和坦克登陆艇等。按排水量和装载能力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登陆艇。小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10~20吨,续航力约为100海里,能装载登陆兵30余名或物资3吨左右。中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50~100吨,续航力100~200海里,能装载坦克1辆、登陆兵200名或物资数十吨。大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200~500吨,续航力约为1000海里,能装载坦克3~5辆、登陆兵数百名,或物资100~300吨。
登陆艇的艇首都设有与艇同宽的首门兼跳板。装载舱为敞开式。装备有机枪或小口径舰炮。登陆艇吃水浅、机动灵活,可深入到登陆舰不能到达的浅水区和岸滩登陆。一般登陆艇的航速多在12节以下,但续航力小、航速低、耐波性差,活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开始出现登陆艇。大战中,美、英、日等国建造约10万艘。20世纪70年代,出现气垫登陆艇,具有较高的航速和独特的两栖性,是理想的登陆工具。中国于1980年研制成“722”型气垫登陆试验艇,总重65吨,最大航速50节,续航力约为200海里,可装载登陆兵150名或物资15吨;1989年建成性能更为优良的“722—Ⅱ”型气垫登陆艇。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hanghai/20221122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