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中日战争的回忆》·保卫我们的南京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21日 阅读:157 评论:0

目下东战场的军事,显然处于不利的形势。此种军事上的变化,并不是战局的结果;洽洽相反的,此种军事上的变化,正是从黑暗中走入黎明的必然过程。现在的战争,是序幕的开始,不是全局的结束。

敌人为了要在东战场取了胜利,急欲攻下上海,突破封锁,胁胁[威胁]南京,当然这另有原因的。我们认为,东战场的战争,政治意义或国际意义,重于军事意义。也就是,东战场的胜败得失,并不能根本解决中日问题。现在,上海虽然陷落,苏嘉线及无锡吴兴虽然放弃,江阴要塞虽然失陷,南京虽已成敌人攻击目标,这决不能说南京已非常危险,南京已不能抵御敌人的进攻,我军在退至保卫南京的新阵线后,依然是抗拒敌人的进攻,依然是待机准备更大的歼灭战以迎击敌人,很难说敌人已获“大胜”,更难说敌人“速战速决”已告成功。现在我们正准备着强大的力量,发动伟大的南京保卫战,为历史创造最光明的一页!

敌人在我东战场的获胜,是她[它]在战术上急行军的胜利,是她[它]包围迂回的成功。因为要急行军来完成“势如破竹的攻击”,敌人就不得不消耗巨大的力量;因为要包围迂回来实验“不断歼灭战”,敌人就不得不用超越的炮火,造或无量的损失,现在,敌人正准备更大的迂回,鼓着勇气,骄傲地向南京进逼了。

敌人用包围迂回的战术来攻略南京,是沿着三条路线而来:一取京沪铁路线,攻南京正面;一循京杭国道,取溧水,句容,袭南京之背;一由长兴取广德,扑江南路线(宣城、芜湖)以大包围方式压迫我军作战略上的退却。这种战术虽非常厉害,但不能遭遇挫折:因为急行军一遭遇挫折,包围迂回一旦被截断,失去外线作战的功能,即有一蹶不振的危险。一九一四年欧战爆发之初,法国的处境正与今日我国相同。盖当时德国竭力利用急行军的优点,尽量调遣大军于西线,迅速扫荡巴黎,军部的时间表上限定六星期内务必完成这个“势如破竹的攻击”。诚如预料所及,不到一月,德军长驱直入了比利时,攻占了法国玛伦,距巴黎仅十五里,法政府迁至波尔多,而德国精锐的第一军更有消灭英军直薄巴黎的危险。当此千钧一发之际,法军总司令霞飞元帅决定在玛伦之南招集散亡的军队并阻德军的前进。玛伦第一次酣战一星期(一九一四年九月五日至十二日),法军开到两路援兵,乘德军急行军之瑕而击却之。从此巴黎之围解除,法兰西民族自卫战的光芒发扬于世界。

按德军攻击巴黎之失败,一方面是因东线参谋长鲁登道夫抽调玛伦的驻军一部调往东普鲁士(那里正受俄军的侵掠),他方面即因急行军的胜利养成了军队的骄气,一遇哀痛已极的法军,便疲敝[惫]不堪了。这次敌人攻略南京计划,其侵略路线全袭明嘉靖二十三年倭寇扰乱江南的路线;参加作战的军队有二十万人(海军陆战队四万六千余,步兵十四万,骑炮机械化兵种二万,飞机二百余架),如此实力不可谓不强! 敌人的目的,是非攻下南京,夷我屈服,决不罢手的。

敌人想以“势如破竹的攻击”来直薄南京,其军事配备,系以丹阳、金坛、溧阳为据点,而以吴兴为浙、皖、苏三方境的联络点,成一垂直线。丹阳距溧阳正东直径为七十公里,金坛在丹阳正南三十四公里,溧阳又在金坛正南四十一公里,此线长亘七十五公里,较武进(常州)宜兴之线长出二十公里,距其所控制之太湖又远出三十余里,因此敌人为了控制太湖而收包围南京之效能,便决定其军事行动:

一、据吴兴作为浙皖苏三省边境联络点,一路北犯宜兴,一路西进泗安,沿天目山脉略取长兴广德,对南京实行大迂回战术。这一线是敌人的左翼,我们的右翼。

二、以丹阳溧阳两据点攫取金坛,由金坛天王寺出动,完成南京北面的中央突破,句容之争夺战,当在此一形势中求解释。若此计可售,宣城芜湖的大迂回即不费多大的力量,又可逃避汤水龙潭之险。

三、为配合此两条路线之进攻,敌人对镇江必施行包围,使镇江阵地突出,不得不作战略上之撤退。但无论如何,敌人仍要避免在汤水龙潭一带险要作战,不在南京作正面的战斗。

从此以观,可知丹阳、金坛、句容、溧阳、长兴广德诸县已成为南京的外廓。现在敌人略此外廓正向南京大进军,一面由金坛、溧阳袭南京之背,一面越天目山脉略广德,意围截断南京的归路,这几天来,我们右翼军事非常得手,广德这次的拉锯战,泗水长兴诸据点已夺回,正向吴兴包围中,这是南京保卫战中最荣誉的一页。

我们要求南京保卫战更大的发展:在战略上,我们目前一方面要稳左翼(镇江线),他方面则要加强右翼,反击敌人的左翼! 按敌人的主力在左翼,我们要找寻敌人的主力而加以歼灭,才能保卫南京!

加强右翼,打击敌人的主力,在敌术上我们须要以更大包围迂回的行径,去突破敌人的包围。具体言之,我们必须反攻,在敌人包围迂回未完成以前,施行突击,使敌人的急行军遭受疲敝的打击!

因此,我的结论:南京保卫战的开展,只要我们反攻,只要我们能遂行更大的包围迂回,迫敌在南京外廓未联接前与之会战,将敌人各个击破,胜利当然是属于我们的了! (二十六年十二月二日作)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kangrizhanzheng/2022122225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