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列宁

列宁:巩固苏维埃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235 评论:0

巩固苏维埃

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提出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纲领和措施,指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发展重工业,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加强劳动纪律,改善经营管理,并且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和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

1917年11月8日,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后,立即着手筹建管理国家的组织机构。11月12日,列宁任命弗·德·邦契—布鲁也维奇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负责与他保持直接的联系;同时要求各个人民委员会尽快建立临时管理机构。

人民办公厅下设秘书处。它负责为列宁和人民委员会准备各种材料、安排人民委员会和各个部门的办公地点、登记收发文件和电报等。布鲁也维奇每天向列宁汇报办公厅的工作。

财政人民委员部成立后,明仁斯基被任命为财政人民委员。他的任命是在晚上公布的,接到任命通知后,已忙活了一天的明仁斯基精疲力竭,勉强和另一位同志搬来一张长沙发,写了“财政人民委员部”牌子后,就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不久,阵阵如雷的鼾声传遍人民委员办公厅,列宁闻声赶来看到后,十分风趣地说:“这很好,人民委员们开始养精蓄锐了。”

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是个“夜猫子”,因此他领导的外交人民委员会是24小时办公,办公室昼夜灯火通明,搞得大家十分疲劳。列宁知道后,立即进行了干预,要契切林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得随意加班。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委员,工作十分繁忙,每天和列宁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

1918年的列宁

为了打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破坏,1918年1月28日,列宁亲自批准颁布了关于建设工农红军的法令。3月1日,最高军事委员会成立,负责建立正规军的任务。经过3年的努力,到1920年苏俄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300万人的正规部队,成为捍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钢铁长城”。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连年战争,加上敌人的破坏和怠工,国家经济状况很严峻,政府经费缺乏、粮食紧张、企业开工不足、工人大批失业、物价飞涨。因此,列宁在领导党和政府巩固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同时,下大气力抓恢复和发展经济工作。

当时,虽然国家银行由新政权管制,但银行中的旧官员几乎全面怠工,对政府持不合作和不信任态度,无视政府的决定和拨付资金的需要,阳奉阴违地和政府对着干,如拒绝发放贷款、停止付款、套用现金、暗中给破坏分子予以金钱支持等。

1918年,列宁在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

针对银行的不合作态度,列宁加快了实行银行国有化的步伐。1917年12月25日至27日,列宁曾两次主持召开了人民委员会秘密会议,研究如何做好接管银行的工作。12月27日,列宁草拟了《关于实行银行国有化及其必要措施的法令草案》。该法令草案规定了银行国有化的范围和措施,宣布对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包括银行、大工业在内的一切股份企业实行国有化。

大颁布草案的当天,列宁命令布鲁也维奇用武力占领28家银行,逮捕了各银行经理。各大银行被政府派出的人员接管。

1918年5月26日至6月4日,全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建议把国有化企业管理体系简化为地方的工厂管理机构和中央的管理机构,撤销一切中间管理环节。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有化企业管理条例。

6月28日,列宁签署了人民委员会关于大工业国有化的法令。在企业管理上,干部是关键,列宁对重要企业干部人选的选择和考察十分慎重和严格,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对一切原材料进行管理和监督。

在农业建设方面,根据列宁的建议,苏维埃政权在废除土地私有制以后,提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小农经济联合成大集体经济,建立了一些国营农场,并设立了专用基金,以便为集体经济发放补助金和贷款。

在文化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前夕,俄国成年居民中75%以上的人既不能读,也不能写。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农民中识字的人不满20%,而农妇只有7%的人识字。在少数民族地区,愚昧落后的现象更令人触目惊心:吉尔吉斯识字的人仅占0.6%,塔吉克人仅占0.5%,土库曼人仅占0.7%,乌兹别克人仅占1.7%,还有48个民族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文字。面对这种形势,列宁认为,贯彻文化革命的方针,必须坚决地消灭封建主义的残余和中世纪的余孽,扫除“这种极端妨碍我国一切文化发展和进步的障碍”。

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党和政府为扫除文盲而展开了积极的斗争和大量的工作,并出版了一种指导行动的专门刊物——《给扫盲工作者》。然而,要在这方面取得成就并非易事,一开始就遇到了许多困难:参加识字的人没有笔,没有纸,也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和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列宁明确地把开展国民识字运动规定为全党的任务,并于1919年12月26日亲自签发了《关于扫除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居民间的文盲》的法令,强调共和国全体居民“凡不能读、不能写的,必须学习识字,至于学本民族语言还是学俄罗斯语,可以听个人自愿”。

1918年,列宁在教育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上讲话。

俄共第八次全委会决定首先在共产党员中扫盲,并要求为此广泛开办识字学校,也要吸收党外积极分子参加;会上还提议,要把扫除党员中的文盲和他们在政治常识学校里的课程相协调,可以选择《共产主义是什么》、《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我们的党》等书作为标准教材,以利于把广大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培养成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积极建设者。由于党员在这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学生、职员和有文化的工农分子很快都参加了扫盲活动;由于各级党组织在这项事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使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也陆续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

鉴于扫盲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由于做这件事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需要加强统一的领导。因此,在列宁的倡议下,很快成立一个全俄扫盲工作非常委员会,直属教育人民委员部。

由于有了可靠的组织和领导,使列宁关心的扫盲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且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1920年末,已有上百万人学会了写字和看书,列宁肯定在扫盲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差得很远,必须做出新的努力,列宁生前一直没有放松这一工作。因此,到1925年,苏联9岁以上的居民识字的人已占总人口的51.1%,工人中间的文盲基本被扫除;各少数民族共和国的扫盲工作也是成绩显著,其中格鲁吉亚的识字人数增加14倍,哈萨克增加4倍,吉尔吉斯增加2.9倍,乌兹别克增加2倍。这是党和政府坚决贯彻列宁的文化革命方针的重大成果。

在经济建设和恢复建立革命秩序的过程中,列宁时时注意工作步骤、层次、环节的轻重缓急。

有一次,一个工人代表团去见列宁,希望列宁立即颁布一道法令,把他们的企业收归国有。

“当然行。”列宁说。同时从桌上拿起一张空白的表格,“如果一切都取决于愿望,那倒简单了。我只要拿起这些表,这里填上你们企业的名字,那里签上字,再在这个地方添上有关部门人民委员的姓名。”

工人们很高兴,说:“那就好。”

“不过,我在这张表上签名之前,”列宁接着说,“先得问你们几个问题。首先,你们知道到哪里去弄你们企业需要的原料?”

工人们茫然地摇了摇头。

“你们会不会记账?你们研究出提高产量的办法没有?”列宁又问道。

工人们再次作了否认的回答。他们承认,以前没考虑过这些问题。

“同志们,最后请问你们,你们有没有找到销售你们产品的市场?”

工人们又回答说:“没有。”

“这么说,同志们,”列宁说道,“你们不觉得你们目前还没有准备好把工厂拿过来吗?你们回去吧!把这些问题都钻研一下。搞起来困难,你们会犯些错误,不过会取得知识和经验的。过几个月再来,那时候我们再谈谈把工厂没收归国有的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内建设百废待兴,急需一个结束对外战争的和平环境。

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

列宁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

1917年12月3日,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6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支持托洛茨基。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即外交部长)、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自己的观点: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由此,德国开始了对苏联大举进攻。

列宁和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随后,中央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仍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4日早上7时,苏俄政府向德国政府发出了同意签约的复电。

3月3日,俄国为一方,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为一方,双方正式签订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条约共14条和一些附件,条款十分苛刻,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

列宁主持人民委员会紧急会议

1918年3月11日,由于德军兵临城下,以列宁为首的党中央和人民委员会迁往莫斯科。

从此,莫斯科正式成为苏维埃俄国的首都。

为使布列斯特条约得到最终的正式批准,1918年3月14日至16日,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召开。

列宁在大会上作了关于批准和约的报告,契切林向大会报告了和约的内容。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等其他党派反对批准和约,攻击布尔什维克是“德帝国主义的走狗”,并责问道:“我们在战场上作出牺牲,难道就是签一个任人支配的屈辱和约吗?”列宁十分机智地作了回答:不管现在人们怎样骂我们,把右派、准右派、近右派、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立宪民主党人、孟什维克骂我们的话收集在一起并且印出来,即使有几百普特(俄重量单位,1普特=16.38千克)重,在我看来同继续“陷入战争的陷阱”、让革命归于失败比起来,的确是轻如鸿毛。

大会以784票赞成,261票反对,11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批准布列斯特条约的决议,列宁的主张终于获得了胜利。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宣布辞去在政府中所担任的部长职务,以示抗议。

布列斯特条约的签订,使苏维埃俄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争得了一段恢复整顿国民经济、建立红军、加强工农联盟的宝贵时间。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列宁的决策和论断的正确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11月13日宣布废除掠夺性的布列斯特条约,取消赔款,收回了被德国占领的领土。

在长期出生入死的革命生涯中,列宁曾遭遇过多次刺杀事件,但都化险为夷,其中比较惊险的有2次。

第一次发生在1918年1月14日。这天,列宁正在米哈伊洛夫马术学校向一个正要开赴前线的队伍演说。在返回斯莫尔尼宫的路上,他的车子遭到一群反革命恐怖分子的袭击。坐在列宁身边的普拉廷抱住了列宁的头迅速倒向一边,侥幸避开了枪弹。司机情急之下,顾不上周围白茫茫的浓雾,开足马力冲出伏击圈,列宁才脱离险境。到了斯莫尔尼宫检查车子,发现车子顶上有几个地方被子弹打穿了,有几颗子弹还打穿了车窗的玻璃。

事件发生后,办公厅主任邦契—布鲁也维奇开始调查。列宁却不以为然,他说:“干什么要这样呢?难道没有别的事情吗?这完全没有必要。革命时期心存不满的人开枪射击,这一切都是正常现象嘛。”

第二次发生在1918年8月30日,那天列宁接受莫斯科市委的邀请,到工厂去作关于两种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演讲。这时,传来彼得格勒肃反领导人乌里茨基被暗杀的消息,警卫人员为了安全起见,劝列宁不要去演说了,因为工人阶级的敌人又采用了恐怖的惯用手段,但列宁不为所动,也没带任何警卫,毅然决定遵约前往。

1918年10月,列宁在莫斯科。

右派社会党人闻讯后,派盲人女杀手卡普兰前去刺杀列宁。她暗中窥伺着会场的情况,打算在列宁演讲完出来时动手。她把手枪的子弹推上了膛,里面还填满了一种厉害的毒药。

当列宁走出工厂时,一个假扮水兵的恐怖分子,伸开双臂,把群众拦住。在门口,又故意装着跌了一跤,挡住了工人们前行。列宁走进停车场时,几乎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时,有几个妇女跑过来同他谈论粮食供应和运输的问题。列宁回答她们时,一只脚正踏在汽车的踏板上。

1918年,列宁在莫斯科大剧院参加第五届全俄代表大会。

窥伺了好久的卡普兰瞧准机会,向列宁连射了好几枪,这位革命领袖倒在了血泊中。另外一个凶手把手放在口袋里想走近车子。司机吉尔大声喝道:“不准走近,不然我就开枪!”那人仓皇逃窜。

列宁被搀扶着上车。他的面色惨白,侧身半坐半躺着。但他不呻吟也不作声。在车子里,列宁的外套和上衣脱去了。他的袖子上都是血。左右的人想停车找个医院先把伤口包扎了,但是列宁不肯。他说:“我不要在任何地方停留,我要直接到克里姆林宫去。”路上,他们只好用在车里找到的一根带子绑在他手背伤口上,用以止血。

当车子开到克里姆林宫他的住所时,列宁由伴随他的几个工人搀扶着,困难地从车子里出来。他穿着衬衣。工人们要把他抬进房间,但是他坚决不肯。他生怕如果是抬进去,克鲁普斯卡娅和他的妹妹玛丽亚肯定会大吃一惊。他由人两面搀扶着,从陡峭的楼梯艰难的走上3楼。

莫斯科最好的专家都请来了。

列宁的伤势很重。两颗子弹射进身体,一颗子弹打中肱骨,造成了骨折;另一颗子弹从背后肩胛骨方向射入体内,打穿肺叶,引起了大量出血并流入胸膜腔,子弹陷在颈部前面的皮下,离颈部致命的血管和保证心脏跳动的神经仅差一毫米,十分危险,幸亏达姆子弹没有爆炸,毒剂也因为某种原因失了效。

列宁遇刺时,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正在参加一次重要会议,不在家。出事后,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派人把她接了回来。下车后,司机吉尔对她说。列宁受了点轻伤,但她看到吉尔满脸慌张和忧伤的样子,意识到问题一定很严重。马上问吉尔:

“你只告诉我,列宁是否还活着。”

“还活着。”

克鲁普斯卡娅伫立了一会,飞奔朝楼上跑去。

只见列宁脸色惨白地躺在床上,微弱地呻吟着。但是当有人来探望时,他总是露出笑容,他不愿人们为他过度担忧。

克鲁普斯卡娅和中央领导人斯维尔德洛夫等在屋子里彻夜守护。

第二天早上,列宁总算好了些,但是他的伤势还是不容乐观,因为有血液中毒的危险。

重伤初愈的列宁

8月30日晚上,布尔什维克党第一次发表列宁被刺的公报,上面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进行了仔细而又周密的推敲和斟酌。由斯维尔德洛夫签署的这个公报这样说:

“工人阶级应当更进一步加强它的力量,对一切敌人采取无情的行动用以回答他们对领袖生命的谋害。”

列宁遇刺事件震动了全国,各级党组织、工人、农民、红军战士等都焦虑不安,密切关注着报纸上发表的关于列宁病情的公报。无数的信件和电报发给列宁,衷心地祝愿他早日康复。无论在工厂和农村,还是在前线和后方,各级组织都要求苏维埃采取坚决而果断的措施,无情地镇压恐怖分子和反革命势力。同时,社会革命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一落千丈,迅速走向分裂和瓦解。

9月2日,根据全俄肃反委员的判决,严惩了许多被破获的白卫军组织的成员,在全国实行红色恐怖和加强警戒。

医生每天对列宁的病情会诊一次,经过了两天,脉搏跳动恢复正常。四五天后,感染的危险基本过去,病情趋于好转,列宁较好的身体素质很快克服了胸膜大量出血的现象,渗出液迅速被吸收,呼吸也越来越轻松,可以对骨折的手臂做手术了。手臂手术做完后,伤口愈合得很快,不过列宁的身体仍很虚弱。

9月底,经过医生们全面检查,列宁的身体基本康复:肺部和心脏恢复正常,臂骨接合的很好。只是两颗子弹仍在体内,列宁打算等国内外局势平静后再取出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liening/20221170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