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研究

祝嘉(个人资料简介_简历故事_海南名人)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04日 阅读:613 评论:0

祝嘉,1899年3月生于文昌县清澜港溪田村。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读书。18岁到广州,肆业于广雅中学,其国文老师胡仁陔是大学教授,以诗词书法名扬岭南,对他影响颇深。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志士被捕被杀,社会越来越黑暗,他不得不飘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巧遇一同事张叔仁深研北碑。他常去观摩张叔仁写字。在张叔仁的指导下,他天天读书临碑。执笔依康氏的广艺舟双楫的指尖执笔,再依包氏“艺舟双楫”的双脚用力据地,左手用力称翼如之势;运笔依黄小仲、王良士的笔管迤后稍僵(笔锋指东北),以取逆势,再学钱鲁斯的“指腕皆不动,以肘来去”,又把腕收近来,使腕倒肘叫 “肱” 的一段,横在面前,以使筋紧,再取李斯的 “下笔如鹰隼攫拏”,钟繇的 “点若山颓”,王羲之的 “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的全身力到法。通过这样反复效法学习,他写的字完全改观了。

1931年夏回乡奔父葬,而后到广州,闲居无事,便大购书学书,日日临碑,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1935年在南京一书摊上偶得日本的 《学书大道》。因与其主编伊藤东海通信,以后鸿雁不断,遂成至交。伊藤本定于1983年4月来华与他会晤,不料因病而止,于4月30日逝世。50年神交,竟无一面之缘。

他32岁就开始写《书学》,以后不断写作。1939年底从广西转到四川壁山一个图书室工作,有幸读到不少书,如《二十四史》、《丛书集成》、《美术丛书》、《万有文库》等等。1941年,他42岁时很想读一下书学的历史,找来找去,仅找到一本日本人写的《中国书道史》。此事很使他恼火: 中国人写不出本国的书学史,而要读日本人写的书道史。为此,他矢志撰述,决意写出一本中国的书道史来。经过8个月的日日夜夜,他写了又改,改了又抄,一本25万字的 《书学史》终于脱稿了。各报刊常提到祝嘉是中国第一本《书学史》的作者——到现在还没有第二本。

《书学史》脱稿后,备受社会教育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学系主任汪文焕长炳的青睐。于1944年2月聘请他担任金石学、文字学、中国目录学、博物馆学等课程的主讲。当时以讲师聘,越三年升副教授。解放后一年,图博系不再招生,便离开学院。1988年6月苏州大学又聘他为兼职教授。

《书学史》一书,得友人王重言德亮请于右任作序。序文有:“今春王君德亮函示祝君嘉所着此书,阅之甚为兴奋,且欲请于历代之草书作家,再为加详,而竟未获讨论之机会,亦憾事也!”“《书学史》取材甚博,眉列也详,有志于书道者,手此一编,可免于搜检之劳。而于文字改良,谋猷孔多之今日,尤为重要。余亦知整理文字之艰难者,故乐为之序。”

《书学史》一书写完后,他仍然继续写作。到1988年止,已写有70种,300多万字。主要是整理书学着作,加以疏证,使青年易于阅读研究。但是由于出版困难,虽于1948年前由上海教育书店出版了《书学》、《书学史》等8种。1975年起也在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艺舟双楫疏证》等6册11种。1983年南京金陵书画社把22种合刊为《书学论集》共14册,36种,150万字。但还未及全部书稿的一半。

他已40年未回故乡海南,1985年夏应友人敦促回乡一行。其间曾对大专院校、书协等单位做了7次书法演讲,同时还为南京艺术学院两位研究生黄惇、徐利明评阅硕士论文。——原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教授一年前函约他为两位研究生讲书法。因此,回琼探亲期间,对后学着作仍不辞辛劳批阅修改,尽心劳力。

他天天学书,90岁以后还是如此; 且每喜悬臂作小楷书。——眼力还好,不用眼镜。他深懂得: 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因而天天读书; 没有行动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因而天天学书,且时常指导青少年学书。他学的碑帖在120种以上,有些学过四、五百回,六、七百回,甚至上千回。学不博,无以广见闻;学不专,不能登峰造极。——这是他的治学态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renwu/2023014684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