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资本论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1月09日 阅读:221 评论:0

第一节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与《资本论》第二卷一样,第三卷也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整理而成的。马克思遗留的“第三卷只有一个初稿,而且极不完全。每一篇的开端通常都相当细心地撰写过,甚至文字多半也经过推敲。但是越往下,文稿就越是带有草稿性质,越不完全,越是离开本题谈论那些在研究过程中冒出来的、其最终位置尚待以后安排的枝节问题,句子也由于表达的思想是按照形成时的原样写下来的而越冗长,越复杂”,这给恩格斯的编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恩格斯说:“第三卷花的力气比我想象的要多,有一章我必须全部重写,而另一章只有一个标题,我只得自己写。”第三卷有些地方所加的变更或增补,不只有编辑的性质,有些地方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所提供的事实材料,或根据马克思的精神,而自行推得的结论。可以说,为了编辑出版第三卷,恩格斯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自己最后的精力。1895年,也就是第三卷出版后的第二年,恩格斯就逝世了。

第三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第三卷的总标题——“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就是对这一卷研究对象的概括。此外,在本卷第一篇第一章中,马克思还对此作了专门的阐述。他指出:“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三者的统一。这和第一卷和第二卷都不同,第一卷只研究直接生产过程,第二卷是研究作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统一的流通过程。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不只是指产业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而且包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各种资本形式运动的总过程。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更是资本主义社会各个资本家集团及土地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的总过程。正因为如此,《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中心就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指出:“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剩余价值的分配就像一根红线一样贯串着整个第三卷。”

第三卷共计七篇52章,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篇至第三篇,从第一章至第十五章共15章,考察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揭示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之间的分配规律。其中,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主要是分析利润的形成;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主要是分析利润的平均化;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主要分析利润率的变化趋势。

第二部分是第四篇至第六篇,从第十六章至第四十七章共32章,分析利润被如何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以及地租等转化形式,揭示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以及土地所有权瓜分剩余价值的内在规律。其中,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是分析商业资本如何获得商业利润;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与生息资本,是分析生息资本如何获得利息;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分析土地所有者如何获得地租。

第三部分是第七篇,从第四十八章至第五十二章共5章,它是第三卷、也是《资本论》全书的总结。在这一篇中,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体的公式”的荒谬,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具有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曾说过:“现在我正在搞第三卷,这是圆满完成全著的结束部分,甚至使第一卷相形见绌。……这个第三卷是我所读过的著作中最惊人的著作,极为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在生前把这项工作做完,亲自出版并看到此书必定会产生的影响。在这样清楚地叙述了以后,就不可能再有任何直接的异议了。最困难的问题这样容易地得到阐明和解决,简直像是做儿童游戏似的,并且整个体系具有一种新的简明的形式。”“我还在继续口授《资本论》第三卷。这是一部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术上甚至超过第一卷。”“我钻研得越深,就越觉得《资本论》第三卷伟大……一个人有了这么巨大的发现,实行了这么完全和彻底的科学革命,竟会把它们在自己身边搁置二十年之久,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恩格斯之所以给予第三卷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资本论》第三卷是整部《资本论》理论部分的完成,它的内容丰富,结构严整,在整部《资本论》中处于总结的地位。

首先,《资本论》第三卷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分析的最后完成。《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广义上说,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要分析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揭示其运动的规律。第三卷研究资本运动的总过程,它既不像第一卷那样,研究直接生产过程,也不像第二卷那样,研究以直接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总流通过程。“生产和流通的单独过程在这里将不是各别地加以研究,而是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资本运动的统一的总过程的前提和普通环节来加以研究。”这就是说,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总过程,只是研究第三卷的前提和普通环节,而第三卷则是在上述前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总过程中各种资本形式运动所产生的具体结果。所以,恩格斯说:“第三册,将阐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最终结论。”

其次,《资本论》第三卷完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卷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是剩余价值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第三卷,剩余价值理论就是不完整的。

总之,《资本论》第三卷虽然同第一、第二卷一样,是整部《资本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外部表现出来的生活形式,从而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整体剖析。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zibenlun/20221164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